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以批评为主、惩罚学生,尽管主观愿望是良好的,但其结果却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尔丁研究发现,教师采用惩罚手段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   华尔伯格和安德森在对美国2000多名高中学生的研究中发现,专断型教师会使学生产生较高水平的挫折,对教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感,学习气氛低落,学习绩效明显下降 。   以批评为主、惩罚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产生自卑。   以批评为主、惩罚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成功感、喜悦感,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动力。 心理学普遍认为: 鼓励比惩罚更能使人转变。 美国教育家格林伯指出: 师生关系疏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感到被否定和不受尊重。因此,他们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结果对教师产生反感,出现反叛行为,与同学相处也经常出现磨擦与斗殴,学习成效大受影响。 (1)学生心理发展知识的缺乏,从而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举例:   不少小学教师将小学生看作“小大人”,中学教师将中学生看作未成熟的孩子。 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 (2)心理学知识的缺乏,教师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正确地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采取不恰当的措施,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举例1:学生做作业拖拉现象与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发展 :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平衡觉 初级感觉统合:身体双侧协调、手眼协调、情绪稳定、从事目的性活动。 高级感觉统合: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 举例2: 教师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存在的问题: 重视学生中打架、偷盗、说谎、性犯罪等为主的品行问题,忽视焦虑、孤独、沮丧、抑郁、自杀等心理异常的行为。  重视行为问题而忽视人格问题。   一般教师比较容易注意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如逃学、打架、不合群、破坏公共财物等,而对自卑、敏感、依赖等人格问题较为忽视。 重视外在原因,不重视内在原因。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等内在原因对社会适应的重大影响,而只看到家庭、班级、同伴对学生的影响。 (3)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化,缺少运用一些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 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少耐心倾听;指责、批评、说教、评论较多;主观性较强,迫使学生接受自己的逻辑分析与价值观。 班主任工作中可遵循的心理辅导原则: 真诚理解的原则:同感、尊重、真诚 态度积极的原则:信任 勤加鼓励的原则:肯定、支持 班主任工作中可借鉴的心理辅导的技巧: 倾听技巧 沉默技巧 宣泄技巧 探讨技巧 3、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约有1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特别是男教师、年轻教师、工作量大的教师的问题尤其严重。(《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2001年)。 中外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下。   教师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情况有: (1)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品质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而且学生的这种学习和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 (2)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外界缺乏正常的认识过程和一定的认识能力。 (3)有些心理不健康教师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不良情绪。 (4)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缺乏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三、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 1.教师要经常反思与审视自身教育行为及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不仅避免、减少教育过程中不恰当的教育行为,而且更主动地发挥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    2.改革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 所有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学校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 对于教师而言,最为关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师生互动中为学生营造关怀、温暧、宽松、和谐和富有支持性的心理环境,从而在根本上为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发展性心理辅导的“金三角”模式 社区资源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社区咨询医疗服务机构 社区 家庭  辅导网络 成长环境    成长环境 成长环境 发展性辅导 理念 要素 组织 学科渗透 班团队活动 班组辅导活动课 学校 班级辅导活动 学校 个别?团体辅导 小组辅导 面  谈 书信?电话辅导 成长环境: 理想的成长环境是一种具备辅导关系基本特征的氛围,即一种充满自由、信任、融洽、安全和支持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亲子关系。 班级辅导: 包括班级辅导活动课、主题班会、学科渗透。 班级辅导活动是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的主渠

文档评论(0)

dzz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