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试卷·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2 页)
土壤
【教学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识别与土壤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2.结合各地土壤标本,知道影响该地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区域认知)
3.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原理,说明土壤的发育过程。(综合思维)
4.认识土壤对生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运用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原理,说明土壤的发育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南方红壤、东北黑土地的视频导入,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土壤的形成,并思考地理环境对其形成的影响?贯穿全课。
二、新课讲授
1.观察土壤
(1)介绍土壤的概念
通过表格进行土壤组成成分的比较,同时重点突出其与肥力的关系,既可作为拓展,又可解释引入提出的问题。
出示课件: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想一想:野外如何判断土壤?
出示课件: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过渡到下面两个知识)
(2)土壤颜色
通过图示图片土壤颜色不同,让学生直观识别不同土壤。
(3)土壤质地
A.通过展示沙土、黏土、壤土的土壤标本,让学生感知土壤质地的不同,让学生直观识别不同土壤。
B.拓展在我国这三种土壤的大致分布、土壤质地的分类及分类标准,从而使学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C.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不同,通过具体介绍改良方法更加清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土壤剖面构造
通过图示法和课本内容介绍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的特点、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的特点,并进行比较,得出有人为干预的土壤具有极大的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拓展活动:“观察家乡的土壤”,让学生课下进行观察后家乡土壤的特点。
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
让学生结合课本从5个方面进行阐述。教师适当解说补充阐述。
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生物: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亚马孙河流域因高温多雨,自然土壤失去热带雨林保护时,有机质快速分解,营养元素被淋溶。总体而言,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地貌: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时间:在上述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
除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从3个方面说明“成土过程”
(1)在风化作用下,养分的释放与淋失
(2)在低等生物、微生物的作用下,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
(3)在高等生物、微生物的作用下,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
[活动探究]解释本地山地瓜特别甜的原因
教师课件出示活动探究内容(配上相应的图片,图文并茂更直观)
(1)指出山地瓜特别甜,与当地土壤有何关系,尝试对其作简要解释。
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后回答。
三、课堂练习
通过选择题抢答的形式,快速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自行用框架式进行总结(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引导)。
重点强调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实现可持续性。
五、作业布置
在校园或校园附近的空地和荒地上,清理地表的植物或杂物,自地表向下挖出边长为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相显微样品制备实验虚拟仿真设计.doc VIP
- 《有效减少近视发生,呵护孩子光明未来》主题班会课件.pptx
- 【冷链物流配送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docx VIP
- 2025年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能等级考试(特岗护理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 保健酒营销策划方案.doc VIP
- DBJ33_T 1321-2024 建筑施工拉杆式悬挑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docx
-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及底基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docx VIP
- 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 大气运动 大单元学历案 教学设计附双减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docx VIP
- 口腔科椅旁急救标准化流程与实施要点.pptx
- Illustrator平面设计与制作(Illustrator2021版)中职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