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学案.docVIP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三首》学案   一、《望岳》   1、默写全诗。   2、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   3、本诗作者是代伟大的诗人,他与、   、并称唐代三大诗人,他本人被后人称为。   4、这首诗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   5、“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的精神和的气概。   二、《钱塘湖春行》   1、默写全诗。   2、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请写出诗的颈联并赏析。   答:   4、“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争”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答;   5、本事写了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6、本诗的第二联从角度,第三联从的角度来写钱塘湖初春的景色。   7、请写出歌咏西湖的诗词名句。   三、《登飞来峰》   1、默写全诗。   2、本诗的作者是代著名的家家。   3、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   4、“浮云”一词的寓意是。   5、这首诗解释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   精选阅读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   习   目   标   1.了解诗歌的一些表达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如何分析古诗表现手法:   1.象征: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   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宝贵。   2.托手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3.渲染:渲染氛围,抒发情感,即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   4.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相   关   链   接   1.《望岳》的背景:   杜甫青年时期先游吴越,次游齐赵,可以认为是增加阅历、开扩眼界的必不可少的行动。天宝三年秋,杜甫和李白、高适在河南洛阳相识,随后,结伴到河南东部和山东游历,并与李、高二人同宴于北海太守李邕家。在他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钱塘湖: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2.飞来峰: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寺前。   4.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5.王安石   字介甫,后“半山老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当过宰相,在宋神宗支持下坚持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我的计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在北宋文坛上有要的地位。了的诗继承的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知   识   预   习   《望岳》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课   堂   探   究   一.学习《望岳》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到暮,产由望岳悬想站将来的登岳。   ①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②“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理解诗的意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首联两句,从远望角度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景象。   ①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语气词在这里无实在意义,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夫如何”,非常传神地抒发了

文档评论(0)

hkhx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