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抒情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抒情手法
PAGE / NUMPAGES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抒情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 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 抒情手法
教学目的:
1、认识古代诗歌常有的抒情手法
2、学会剖析古代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3、规范答题步骤
重点难点:学会剖析古代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此类题常有出题模式:
这首诗是怎样抒情的?
这首诗抒发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
②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③用典抒情
④即事感怀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以第一人称 “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先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
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 )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 “凄凉 ”的。(3 分)
①选择“一鸟” “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创造了凄凉的意境;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
二、间接抒情 :
诗人对某种情景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想时, 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
此物中, 通过描绘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分为借景抒情、 情景
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 //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 用典抒情 // 即事感怀。
作用:能够使感情的抒发更为委婉、委婉,回味无穷。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故土明月 ”
“松风山月 ”
“乡思情 ”
“隐逸情 ”
“寒林残月 ”
“诗人的忧虑 ”
“中秋圆月 ”
“相思情苦 ”
“长亭折柳 ”
“惜别情 ”
“空城落花 ”
“对国势衰危的哀叹 ”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
”
“闺怨情 ”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
”
“诗人的羁旅之苦 ”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
”
“悲欢离合情 ”
“昔荣今非,几度斜阳红
” “对世事沧桑的叹息 ”
(1)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将感情融合在特定的自然光景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光景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委婉的抒情方式。
比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析 ] 字面上在写景,内含的却是依依惜别、深情厚谊。
【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 “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 ”。那么,诗人孟浩然是怎样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
借景抒情。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述洞庭湖汪洋浩大,无边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宏伟,形象鲜明飞动,后两联由眼前光景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仿佛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同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讲堂稳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
悲 秋 南宋·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晓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睛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触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实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⑴请从 “景”与 “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 分 )
答:颔联融情于景( 1 分),诗句描绘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阔而静谧的荒原,寥廓
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情景( 2 分),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单的情感( 1 分)。
(2)以景作结:
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 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 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 戛然
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 “此时无情胜有情 ”,显喜悦犹未尽,能够使读者从光景描绘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 1:王昌龄《参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析 ] 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 说到 “边愁 ”用了 “听不尽 ”三字, 那么结句怎样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 ”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 以景结情。忧如在军中置酒欢喜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情景:古老宏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