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类题型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秋到栗子坪陈应松
栗子坪,秋来了。秋天是从玉米的枯黄开始的,但 结实的玉米也终于成为粮食;秋天也是从路边的打破 碗碗花和野苦卖花开始的,黄的金黄,紫的艳紫。
云上的栗子坪在海拔1300米的地方,在湖北生产最 好茶叶的五峰采花乡。但此处不产茶,产板栗,村庄 的每个角落都是掉落的板栗,一颗颗的青果子,在路 上、垄上任人踩、任人踏,在草丛间、水沟里任其 老、任其烂。栗子坪的秋天,栗子熟了,玉米也熟 了,白玉米,如此白,晶莹如玉,果然是玉石样的玉 米,晒满了屋场,就像铺着一层和田玉籽料。
这个古老村庄的秋天很有古意,像在宋人的画中。 山是轻描淡写的山,水是飞瀑流漱的水,若用好听的 声音形容,就是淙淙流水,每个屋前屋后都有山泉环 绕。树是古树,人也有古貌。九十多岁的老人坐在秋 阳的阴影里,像是活了九百岁。秋收在这里也是静悄 悄的,先收了晒白玉米,再是收烟叶。还有晒红辣 椒、紫茄子,也是秋收的色彩。一个收五倍子的,背 着满背篓的五倍子从山上下来。也不说话,咧嘴微 笑,有劳动者的羞涩。
栗子坪据说成村在11世纪,它远离世界。山水相 抱,战乱少侵,土家人在此繁衍生息,唱堂戏,跳丧 舞,毕兹卡,撒儿啊,载歌载舞,活得有声有 色。......有独特的野生红花玉兰群落,杜鹃在山中卷 起团团春火,琪桐在枝头舞出阵阵白鸽。村庄一夜醒 来,妩媚野性。到了秋天,这里依然有仙桃正红,与 柿子桂花一起比艳。村里是一色的土家吊脚楼,五柱 三棋,讲究的人家是七柱四棋,有新的,有旧的,都 上过桐籽油。土狗静卧不吠,阳光明而不妖,家家门 口挂有衣帽,背篓、背叉子,都萦绕着劳动耕耘的体 味。街道一尘不染,田垄庄稼整齐。吊脚楼上的板壁 前,吊着白色的玉米。进屋去,火塘上鼎锅里煮着香 喷喷的腊肉土豆,头上挂着一排排熏肉猪蹄,这等生 活,皇帝只怕也要艳羡吧。
这里的农家乐可能与山外的不同,吃是一方面,吃 的人大多是在此小住的人。夏日此地没有渥热,亦无 喧嚣。一位老将军,慕名而来,从老远到此住了几个 月,天天提着相机拍这儿的美景。爱上此地的不少。 沿路有栗花山庄、玉姐农家、染铺农家、奇泉渔家、 临风阁农家、兴鑫农家,我们行到一棵至少两百年的 古板栗树边,参天大树下有掉落的板栗铺路,有路牌
“何家岭”,一个四合院建筑,却是三户人家,原来是 何家银三兄弟。本来还有一兄弟,但这小坪住不下,
住到坡底去了。几兄弟共一个屋场,中间有花台,合 伙做农家乐,姻姓和睦相处,兄弟团结一心。我爬上 何家银的吊脚楼,楼上有多个房间和床铺,干干净 净。何家大嫂说,过去他们兄弟及孩子在外打工,十 分辛苦,现在回来经营农家乐,一年一家也有十来万 收入。一个客房平时八十元一间,逢上节假日,一百 元一间。在这里避暑的人,吃香喝辣,一租就是几个 月甚至一年的,这里没有蚊子,也不用空调。吹山 风,喝山泉,推窗满眼青山绿水,庄稼就在脚下,晚 上星空当头,虫鸣蛙唱。村民纯朴好客,存有周礼之 风,朴者勤稼1啬,秀者事诗书。我看到一个农妇在田 里种大蒜,刨出土中石块,农妇对我们的到来似未有 察觉,也许她对山外人不太在意,她沉醉的是刨土种 蒜,这是这里的女人一千年来要做的事。
晚餐自然是秋收宴。何村长留我们吃晚饭,席开十 四桌,这么多人,全村就像办喜事一样的,村里的食 堂热气腾腾。在北风坯上,北风有了些劲厉。饭不可 白吃,村长让我们留下些墨宝,这是个有头脑的 人。文人经过,茶酒招待,留几个字也是古风。我写 了染铺、蝙蝠洞、杜鹃岭、打子岩、卸甲寨、自驾游 驿站什么的,一个高山的野村有这么多美好的名字, 是何等有趣之事。村长告诉我们,村里几十年没来过 这么多作家,我笑说,不说几十年,五千年这也是第 一次啊。蒸肉、土鸡火锅、有机蔬菜、溪河小鱼...... 土家族宴客讲究的“十碗八扣”趁热端上八仙桌,待客 人坐定,好客的村民抱着十斤大酒坛为我们斟酒,酒 是苞谷老烧,是村里用山泉酿制的,用土碗盛着。跑 堂的十多个,添饭也是大木盆。这不就是盛大乡宴 么?村民说,村里办喜事也没有这么热闹。
体验了土家乡宴,泡一杯采花毛尖,村里又为我们 备下了联欢的篝火晚会。点燃大木柴,锣鼓铿锵响, 我们欣赏到了土家族的摆手舞、撒儿嘀和毕兹卡。土 家男男女女围着蓬勃大火,唱着他们民族的歌,跳着 他们喜欢的舞。火光熊熊,火星飞舞,栗子坪的寒冷 被驱散了,夜空被映红了,山村的夜晚沸腾了。这古 老的土家的精灵之舞,灵魂之歌,在大火中飞旋,在 霜风中扩散,在黛青色的山冈上激荡。
老想有这样一个去处,听流泉,看古松,杖藜桥 东,足散烟霞。霜天古寺边,千里红尘外。村子不局 促一堆,山野很开阔,每家守住一坪一丘,有山泉绕 过,村夫古道热肠,状若圣人。庄稼安静,山峰沉 稳,阳光白净,田畴井然。到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