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框 青春有格;知识目标 知道“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能力目标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大声朗读课本第29-32页正文。完成对本课的初读(气沉丹田 ,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不拖拉,吼!) (2分钟);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我国古代哪部著作?大意是什么? 2)“止于至善”是一种什么境界?怎样达到? 3)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见贤思齐呢? 4)从国家的层??看,做到见贤思齐有什么意义呢? 5)“止于至善”要求我们怎么做? 6)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我国古代哪部著作?大意是什么?;2)“止于至善”是一种什么境界?怎样达到?;3)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见贤思齐呢? 4)从国家的层面看,做到见贤思齐有什么意义呢? ;5)“止于至善”要求我们怎么做? 6)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3.什么是“止于至善”?;4.怎样践行“止于至善”,?;5.榜样的作用有哪些?; ;1.“止于至善”的好品质有(  ) ①见贤思齐 ②自省  ③独善其身 ④慎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C;3.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不良诱惑。对此,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 A.可以先尝试—下,发现有危害再戒除也不迟 B.只要把握好“度”,沾染不良诱惑并不可怕 C.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D.对不良诱惑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沾染不良诱惑;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勉励我们(  ) 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 ②严于律己,不断完善道德修养 ③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 ④道德理想的实现不仅在知善恶,更在为与不为的行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5.现代社会,提高自我修养,对青春作出最好证明的有(  ) ①认真读书,提高自身素质  ②见贤思齐,学习先进、榜样  ③随心所欲,尽情享受生活  ④常思己过,有则改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D;7.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同贪污,玷污了名声。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怎样增强自己的自控力呢?;(2)白居易对自己可谓是“止于至善”,请你谈谈对“止于至善”的理解。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3)我们应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①我们应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文档评论(0)

清风老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惠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3BEWA2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