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
消化腺;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主要临床表现,假小叶的概念;
2、熟悉门脉息肝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的类型、病理变化及扩散方式。
3、了解浅表性位于、慢性肥厚性胃炎的病理变化,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了解坏死后肝硬化的病理变化,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的病因;
5、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几发生机制;实习肝性脑病的诱因;
6、了解肝性脑病的原因及分类;
7、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类型;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学习内容:
第一节 慢性胃炎◆
第二节 溃疡病◆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
第四节肝硬变◆
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第六节 肝功能衰竭 ◆;1.急性刺激性胃炎:多因暴饮暴食引起。
2 急性出血性胃炎:胃粘膜多发性糜烂,伴出血。多由药物、乙醇、创伤及手术等
3 腐蚀性胃炎:吞食腐蚀性化学试剂引起。以坏死为主,胃粘膜广泛破坏,
4 急性感染性胃炎:化脓菌引起,病变:急性化脓性胃炎 ;男,50岁。饮酒后上腹痛。胃体大弯粘膜充血水肿,
多发糜烂及出血斑。; 二 、慢性胃炎: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幽门螺杆菌(HP) 感染:
2、长期慢性刺激:药物、过度饮酒或吸烟、刺激性食物等
3、十二指肠液返流:
4、自身免疫性损伤:
上述因素长期存在损伤胃粘膜→慢性胃炎; ;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单纯性胃炎,最常见)
部位:胃窦部多见:
大体:病灶呈多灶性/弥漫性、黏膜充血、水肿、淡红色,可有出血、糜烂;表面灰白、灰黄色分泌物覆盖。
光镜:
1 病变表浅,多数仅累及粘膜的上1/3, 固有腺体保持完整(病变特点)
2 固有层慢性炎细胞浸润
3 粘膜充血、水肿,上皮坏死脱落; 慢性浅表性胃炎(HE);2、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变特点是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
(一)分型
(1)A型(少见)
病变在胃体和胃底,与自身免???有关,常伴有恶性贫血
(2)B型(单纯性)
病变在胃窦部,与自身免疫无关,不伴有恶性贫血;病变特征:粘膜腺体萎缩,常伴肠上皮化生
大体:
(1)胃粘膜呈灰白色或灰绿色,与周围分界清楚
(2)粘膜皱襞变浅或消失,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
(3)表面呈细颗粒状,可有出血、糜烂;
;光镜:;3、慢性肥厚性胃炎:;4、胃疣状炎:; 又称慢性消化性溃疡或消化性溃疡病,是以胃、十二指肠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人群中患病率为10%,多见于20~50岁的成年,男多于女。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胃粘膜防御屏障功能的破坏是粘膜组织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溃疡的主要原因。
●粘膜防御屏障-------粘液屏 障, 细胞屏 障
上皮细胞快速的再生能力
健全的粘膜血液循环
粘膜合成前列腺素
;(一)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HP能分泌尿素酶、蛋白酶、磷酸脂酶,破坏胃粘膜的防御屏障。
(二)长期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刺激胃粘膜,抑制粘膜 列腺素的合成,影响粘膜血液循环。
(三)胃酸分泌增加: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吸烟、高钙血症;
(四)应激和心理因素
;胃酸
胃蛋白酶;二、病理变化; 镜下:;慢性消化性溃疡;; 说明:
1、四层分界不清
2、不同时期,比例不同
3、瘢痕组织或溃疡边缘
有复加病变(血管、神经);(二)并发症:;四、病理临床联系
(一) 上腹部疼痛 :与进食明显有关的上腹部节律性、疼痛
规律:胃溃疡:餐后痛(0.5-2小时内)
十二指肠溃疡:饥饿痛、夜间痛
(二)嗳气及反酸:(幽门梗阻时胃排空受阻,胃内食物发酵)
(三)恶心及呕吐:(溃疡高度活动、疼痛明显伴有幽门梗阻)
-(四) X线钡餐检查:------龕影
;;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溃疡病的好发部位、病理变化。
2、简述溃疡病的并发症。
3、简述溃疡病的发病机制。
;良、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