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21)》分析报告110729知识.pdfVIP

《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21)》分析报告110729知识.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 2010 )》分析报告 以下结合我司业务对《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 2010)》进行分析 一、 2010 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成就 1. 法规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为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行为, 防范支付风险, 保 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非金 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等规章制度, 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对非金融机构支 付服务的监管职责,并从准入资质、审批程序、客户备付金管理、监督管理以及过渡期 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 2010 年9月2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实施《境外机构人民币银 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明确了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人民币银行结 算账户的条件、办理流程、手续以及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提示: 央行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 等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规章制度是我司进行申请 《支付业务许可证》 的重要 法律依据。 2. 非现金支付工具创新推广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职学生自助卡、 公务卡; 在高速公路收费、 铁路售票和旅游门 票等行业中应用银行卡;支票授信业务试点成功, 2010年底开始全国范围的推广。 3. 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深入开展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取得重大进展, 截止 2010年底在中国人民银行登记的非金 融机构法人有 371家。正式启动《支付业务许可证》审批核发工作,对拟从事支付业务 的非金融机构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了初审。 在此基础上, 对申请机构的资质情况、 技术 能力、反洗钱工作水平等进行了集中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2010年 1月25 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起人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设立中国支付 清算协会的必要性、职能、组织架构等进行了讨论,至同年 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报民 政部。 (2011年5月23 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 2010年3月,山西和湖南株洲启动存量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核实试点工作,对所有 个人人民币存款账户开户人身份信息进行核实, 将 《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 颁布之 前的非实名账户实名化。 提示: 《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是我司进行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在我司工 作人员开发用户或用户主动申请开通 “指纹支付”业务填写资料时, 工作人员应对用户 填写的资料和其身份证件上的信息进行核对,确保用户不使用假名、昵称等。 二、 2010 年支付体系运行分析 1. 非现金支付工具 (1) 票据 . (2) 银行卡 (3) 汇兑等支付方式 (4) 其他支付方式 电子支付指单位、 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 实现货币支付 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 电话支付、 移动支付、 销售点终端交易、 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 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方 式蓬勃发展,业务量大幅增长, 逐渐成为我国非现金支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司 “指 付通”业务属于其他电子支付方式。 2. 支付系统 我国现有支付系统主要包括: (1) 中国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 (2)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 (3) 同城票据交换系统; (4)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 (5) 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 (6) 中国银联银

文档评论(0)

李亚亚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liyaya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