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971生物工艺学复习资料
1.生物工艺学——生物工艺学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这里所谓的生物作用剂可以是酶、整体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体,一般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2.航天育种——主要是利用空间环境高真空、微重力和强辐射的特点,使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从而选育出优良菌种。
3.种子扩大培养——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4.准性生殖——指真菌中不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过程。
5.原生质体融合——用脱壁酶处理将微生物细胞壁除去,使菌体细胞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只有原生质膜包裹的球状体(原生质体),再用诱导融合剂促进原生质体发生融合,两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基因重组,这一技术叫原生质体融合。
6.抗生素——抗生素是由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用其它方法获得的一种能在低微浓度下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它种生物或肿瘤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如强力霉素。
7.活性污泥——指具有活性的微生物菌胶团或絮状泥粒状的微生物群体。
8.酶的交联法——利用双功能基团试剂或多功能试剂使酶分子间交联因而得到固定的方法。
9.实罐灭菌——间歇灭菌,是指每批培养基全部流入发酵罐后,在罐内通入蒸汽加热至灭菌温度,维持一定时间,在冷却到接种温度的过程。
10.化学需氧量——用强氧化剂来氧化水中污染物时需消耗的氧量。
11.连续发酵——指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的料液,一边以相近的流速放料,维持发酵液原来的体积的发酵方式。
1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或半连续培养,是指在分批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13.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14.微藻的异养培养——指微藻在无光照的条件下,利用外源有机物包括糖类、蛋白水解物、有机酸等进行生长。
15.产物促进剂——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16.接种量——指移入的种子液体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
17. 污泥沉降比——指一定量的曝气池混合液,静置30min后,沉降污泥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之比。
18. 污泥容积指数——指曝气池中混合液经30min置后沉降后的体积与污泥干重之比。
19. 半合成抗生素——指用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改变已知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或引入特定的功能基团而获得的新抗生素品种或其衍生物的总称。填内容
20.前体——指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能被微生物直接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变化,且具有促进产物合成的作用的有机化合物。
21.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的筛选过程。
22. 生物需氧量——指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进行氧化所需要氧的量。
23.生长因子——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
24. 种子罐级数——指制备种子需要逐级扩大培养的次数。
1.在进行培养基优化时,应经过的步骤大致有哪些?
(1)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培养基成分确定时一些必须考虑的问题,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分;(2)通过单因子试验最终确定出最为适宜的培养基成分;
(3)当培养基成分确定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各成分最适的浓度。
2. 简述防止菌种衰退措施有哪些?
⑴ 菌种的分离;⑵ 菌种的复壮;⑶ 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⑷ 用优良的保藏方法;
⑸ 定期纯化菌种。
3. 作为发酵种子的准则是什么?
(1)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迟缓期短;
(2)生理状态稳定;(3)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
(4)无杂菌污染;(5)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4. 简述青霉素产生菌生长各阶段菌丝的特点
(1)Ⅰ期:分生孢子萌发。孢子先膨胀,再形成小的芽管,原生质未分化,具有小空泡。
(2)Ⅱ期:菌丝繁殖,原生质嗜碱性强。
(3)Ⅲ期:形成脂肪粒,积累贮藏物。
(4)Ⅳ期:脂肪粒减少,形成中、小空泡。原生质嗜碱性弱。
(5)Ⅴ和Ⅵ期:形成大空泡,脂肪粒消失;细胞内看不到颗粒,并出现个别自溶的细胞。
5. 发酵用的无菌空气,必须达到的标准有哪些?
(1)连续提供一定流量的压缩空气;(2)空气的压强为0.2-0.4MPa;
(3)进入过滤器之前,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70%;
(4)进入发酵罐的空气温度可比培养温度高10-30℃
(5)压缩空气的洁净度。
6.在筛选分离工业微生物时,应考虑哪些微生物的重要指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