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针内关心俞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协同作用临床医学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电针内关心俞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协同作用临床医学 1
1材料与方法 2
文2:电针人中内关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临床医学 6
1 材料与方法 7
2 结果 8
3 讨论 8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电针内关心俞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协同作用临床医学
文1:电针内关心俞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协同作用临床医学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作为一种无创的自主神经功能检测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运用。它能动态地反映心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及其活动 规律 ,是目前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较好办法[1]。我们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已证实电针内关、心俞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电图有协同保护作用[2]。本实验旨在进一步探讨内关、心俞两穴相配伍后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率变异性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为针灸临床配穴提供 参考 依据。
1材料与方法
动物
健康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280 g,雌雄不拘, 中国 科学 技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沪)2003-0008。
仪器与设备
G6850电针仪,上海医用 电子 仪器厂生产;RM-86型八导生理记录仪,日本Nikon Kohden公司产;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制。
药品
垂体后叶素(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60401);乙醚(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随机分5组,每组8只: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组、心俞组、内关+心俞组。其中对照组注射 g/L氯化钠(生理盐水)注射液,不复制模型和针刺;模型组模型复制成功后,不予针刺;内关组、心俞组、内关+心俞组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给予针刺内关(双)、心俞(双)、内关(双)+心俞(双)
模型复制
将大鼠在乙醚麻醉状态下俯位或仰位固定,记录Ⅱ导联心电图,选用正常心电图大鼠供实验用。经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 U/kg)[3-4],5 s内注射完毕。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并观察大鼠的心电图变化。一般在20 s内即出现明显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如T波高耸、ST段上移,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等,其中以T波高耸、窦性心动过缓最为多见。且以心电图T波高耸、ST段移位等作为急性心肌缺血指标[5],即模型复制成功评定标准。
实验方法
在大鼠乙醚麻醉状态下,背位固定在实验台上,按人体标准导联的连接方法,以毫针作为电极,刺入大鼠的皮下,用MODEL心电装置,通过RM-86型八导生理记录仪及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给予垂体后叶素后10 min内(停针即刻)的心电图波形。大鼠的穴位参照林文注等[6]的取穴方法。各针刺组在给药后即刻针刺接G6850电针仪,选用疏密波,频率为15~20 Hz,强度以动物肌肉轻微抖动为度,时间为10 min,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心电图变化,并输入功能学科实验软件包,分析 计算 各组大鼠停针即刻心率变异性的情况。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SPSS for 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
2结果
模型复制后,大鼠心率(HR)变异性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R-R间期(RRI)延长、总心率变异性(TV)增大、自主神经动态平衡比值(LF/HF)减小(P)。停针即刻,内关组、心俞组和内关+心俞组的HR、RRI、TV和LF/HF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表明电针内关、心俞对大鼠的心率变异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同时,内关+心俞组与内关组、心俞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统计意义(P或P),表明电针内关配伍心俞穴对大鼠心率变异的改善优于任一单穴的效应。所以电针“内关”和电针“心俞”均能显著对抗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RRI延长、TV增大和LF/HF减小的作用,且两穴配伍应用有协同作用。见表1。表1各组大鼠心率变异性参数变化比较
3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 治疗 手段[7]。心肌缺血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临床实践表明,针刺内关穴可使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症状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促进急性心肌缺血恢复[8]。同时,大量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心俞穴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相对特异性疗效。不同穴位间对同一病理状态还可能存在着相互加强或相互抑制的关系[2]。我们认为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