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7课陆文学自传 粤教版.ppt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7课陆文学自传 粤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课 陆文学自传;诗海探珠 满庭芳·咏茶 米 芾 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①,初破缕金团。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 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频相顾,余欢未尽,欲去且留连。 【注】 ①“密云”,茶名,又名密云龙、密云团。“双凤”,茶名,即双凤团。“密云”、“双凤”皆珍贵的茶饼。下文“缕金团”等名茶皆为贡品,皇帝又每以分赐大臣,即所谓“赐茶”。;佳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 这是一首饶有情韵的咏茶词,上片咏宴集烹茶,细致优雅;下片引入情事,兼写捧茶之人。上片前三句写群贤高会宴饮的情状,为下文咏茶作铺垫。此三句既点出主人风姿之高雅,又点明宴集之盛大,群贤之脱俗,为写品茗助兴作好了铺垫。过片四句,写美丽的侍女高擎茶具款客的动人场面。诗人面对着名茶美女,怎能不感到良宵太短呢?反愁歌阑酒醒时,人将归去。后五句写留恋之情,生动别致。此词既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煮茶的程序,又写出了雅宴清谈中侍女的娇美,坐客的流连,表现了高朋难逢,主人情重的意蕴。充满清雅、高旷的情致。;【思考】 此词前三句写宴会的场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7;8;9;10;11;12;爱;14;(2)判断句 不知何许人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未知孰是(否定词“未”表判断) 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以……为”表判断) 陆子盖今之接舆也(“盖……也”表判断) (3)省略句 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后句省略主语“陆羽”) 又束于寺中(“束”后省略宾语“之”) 往往独行野中(“独行”后省略介词“于”) (4)倒装句 牧牛一百二十蹄(定语后置);七、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陆羽(733—804),字____,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竟陵)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____》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____”,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有《陆羽自传》。;2.资料链接 《陆文学自传》是陆羽于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小传,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课堂互动探究;2.作者写自己“有仲宣、孟阳之貌陋,而有相如、子云之口吃”,又写“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等,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 【提示】 介绍了陆子的外貌、性格,把陆子与王粲、张载、司马相如、扬雄这些人相提并论,可见作者也是一位有才能的文人。作者故意夸大自己的缺陷,但从“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雄辩的口才以及直率、有主见、不满足于现状的性格品质。;3.第2段文字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从时间上看,这些内容应该放到最后来写,你如何理解这种构思? 【提示】 本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而这一段和第一段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放在一起。第3段追述幼年经历,可以看成是对作者性格形成原因的解释。;4.第3段主要写了作者哪些生活经历?作者是怎样看待这段经历的?;【名师点拨】 第3段先写三岁而孤,被积公收养,极为简略。再写佛儒之辩,作者年虽幼小,但目标明确,性格倔强,面对恩重如山的积公,敢辩善辩,决不屈从。接着写受罚期间,繁重艰苦的劳动和不堪承受的鞭打,丝毫没有改变他坚持己见的决心和对“孔圣之文”的向往。最后奋起反抗,逃出寺庙,加入戏班。这一切,绝不是一般孩子所能做到的,最终感动了积公,从其所愿。这段经历,在作者笔下,没有自伤自怜,只有自强自励,充分表现了这个不幸少年的超凡意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人对他成年之后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有了深刻的理解。;5.第4、5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些材料有什么意义? 【名师点拨】 第4段主要写了交接名流的情形。作者当时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可谓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而这些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名人却愿跟他交往,这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少年才俊的风采。第5段主要写了作者勤奋著述的成就。表现了自己从小爱好写作、爱憎分明的个性。;[细剖·深析] [楼主] 陆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才,不说他的文学成就,就凭他的三卷《茶经》已足以使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清风老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惠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3BEWA2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