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的诊断标准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IC的诊断标准 定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多种原因致弥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继之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而发生的出血综合征。本征亦称消耗性凝血病或去纤维蛋白综合征 1、  临床表现 (1)  存在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 妊娠并发症:羊水栓塞,先兆子宫破裂 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出疹性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华佛氏综合征,恶性疟疾 大量组织损伤与手术:大面积烧伤,严重的复合性外伤,体外循环,胸部,盆腔及前列腺手术等 肿瘤及血液病:前列腺癌,肺癌,消化道各种粘液腺癌,各种急性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 心、肺、肾、肝等内脏疾患: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心力衰竭、肝硬化、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溶血尿毒综合征、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糖尿病酸中毒、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结缔组织病。 1、  临床表现 (2)  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 ①多发性出血倾向; ②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③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如皮肤、皮下、黏膜栓塞性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肺、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 ④抗凝治疗有效。 2、  实验检查指标 (1)  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 ①血小板<100×10 9/L或进行性下降,肝病、白血病患者血小板<50×10 9/L。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4g/L,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1.8g/L,肝病<1.0g/L。  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FDP>6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 ④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肝病延长5秒以上,或APTT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 (2)  疑难或特殊病例有下列一项以上异常 ①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降低; ②AT(抗凝血酶原)含量、活性及vWF水平降低(不适用于肝病); ③血浆因子Ⅷ:C活性<50%(与严重肝病所致的出血鉴别有价值); ④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或凝血酶原碎片1+2(F1+2)水平升高; ⑤血浆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浓度升高; ⑥血(尿)纤维蛋白肽A(FPA)水平增高。 大出血休克的病人,大量输血液制品,这样的病人往往会出现凝血指标的异常,如APTT、PT延长,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下降,因凝血因子大量消耗、丢失、血液稀释造成 大出血引起的凝血异常与DIC在临床上鉴别 病理产科后,大出血APTT、P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下降,但该院无 D-二聚体检查,只有复查PLT,发现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诊断为DIC,给予肝素治疗,APTT、PT逐渐恢复,治疗有效,更明确DIC的诊断。 所以抗DIC治疗有效也是很重要的指标!

文档评论(0)

mbxy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