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二年级语文阅读与鉴赏假期练习题458.docxVIP

2020年初中二年级语文阅读与鉴赏假期练习题458.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0年初中二年级语文阅读与鉴赏假期练习题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有时) 属引凄异(连续不断) B.月色入户(门) 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C.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晓雾将歇(消散) D.虽乘奔御风(虽然) 夕日欲颓(坠落) 【答案】D 【解析】D虽乘奔御风 :即使。故选D。 2、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目。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鹦鹉洲①--李白--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②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注释)①武昌西南长江中的一个小洲,东汉末祢衡被黄祖杀害,葬于洲上,鹦鹉洲曾因为祢衡作《鹦鹉洲》而得名。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遇赦的李白来此,写下此诗。②陇山:又名陇坻,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北。相传鹦鹉出产在这里。对上面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黄鹤楼》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寂寞孤独之感。 B.《鹦鹉洲》颔联借鹦鹉西飞,暗写祢衡被害;以鹦鹉洲树木青翠,反衬祢衡命运悲惨。 C.两首诗开篇都运用写实手法,从神话传说落笔,写黄鹤楼历史的悠久,写鹦鹉洲得名的由来。 D.《黄鹤楼》吊古怀乡,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鹦鹉洲》吊古怀今,尾联对月发问抒发诗人曾遭遇贬谪的失意之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C《黄鹤楼》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再回到现实,写现在的鹤去楼空,写黄鹤楼历史的悠久;《鹦鹉洲》开篇的“鹦鹉”看似实写,其实乃是代指祢衡,“江上洲传鹦鹉名”,主要是指《鹦鹉赋》,而不是专指这里来过鹦鹉,是一语双关,虚实并用,写鹦鹉洲得名的由来。据此分析可知,选项理解错误;故选C。 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D 【解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改为“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意思是:即使乘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不认为快啊。注意标志性虚词“虽”。故选D。 4、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虚写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报国无门的郁闷设置了铺垫。 C.刘禹锡在《秋词》中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个对仗极工整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答案】B 【解析】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是实写眼前看到的景物,不是虚写。故选B。 5、下列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作者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B.颔联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C.颈联作者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借景抒情,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作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激励和感召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尾联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手法,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不是借景抒情的方法。故答案为D。 6、请结合语境,给下面句子的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 《反分裂国家法》。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演员们表演得舞蹈精妙绝伦, 人心。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亿人口日的到来 了年。 A.制定 振奋 推迟 B.制定 震撼 推迟 C.制订 振奋 延迟 D.制订 震撼 延迟 【答案】B 【解析】“制定”和“制订”都是动词,二者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制定”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如制定宪法、计划、章程;“制订”创制拟定,如制订拼音方案。题中语言环境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31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