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柏文书》看前凉楼兰行书模板.docxVIP

从《李柏文书》看前凉楼兰行书模板.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李柏文书》看前凉楼兰行书 牛炳灿 (美术学院 美术学书法专业 学号:111014230 指导教师:顾涛 副教授) 摘要:魏晋朝时期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有着独特的地位,魏晋的书法在上承汉末隶书的 成熟阶段并达到顶峰的同时,又下启由隶书蜕变而产生的草、行、楷这些新体系统,是 中国现代书法艺术的开始,以独特的魏晋书风,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奇迹,但是有关 魏晋时期的墨迹匮乏,最多的是以被誉为“一台二妙”的索靖、卫瓘以及王羲之、王献 之的少数名家真迹,其余多为刻本,更是没有关于民众行书的真正面目。在二十世纪初 期,随着楼兰以《李柏文书》为代表的大批简纸墨迹的出现,弥补了我们书法史上关于 晋朝墨迹资料的不足,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晋时期民间大众行书的面貌,体会行书 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前凉;楼兰;东晋;书风;李柏文书 楼兰在中国古代外交史上一个知名度最高的名字一一西域,由于地处东西交通要 塞,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途径上,各国的商贸往来、经济繁荣、信息畅通,创造了高 度的文明。有着特殊地理位置的西北边陲地区,从一开始就与书法结下了深厚的历史渊 源,并与中原的文化艺术毫无间隙。自秦汉时楼兰变受管辖,汉朝时设都护府,晋朝时 又设立西域长史。由此可见,楼兰的文化与中原内地的文化相比,虽然有自己的独特地 域色彩,但总体上是紧密相连的。汉末时期出现的中国书法界的“草圣”一一张芝,就 是该西北地区的代表性人物。东晋王羲之说:“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 足存”⑴,可见张芝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但除了名家书法,楼兰的行书也同样具有自 己鲜明的艺术特点:率意、自然、姿肆、活泼、不刻意 ,天然的去雕饰。虽然也存在某 些粗率失调的地方,但却让人觉得蕴涵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充分的体现了 “书初无意于佳 乃佳尔” [2]的特点,这些下层文吏之书,足以与名家行书相互辉映。 一、《李柏文书》的简介 前凉(公元301年到公元376年),作为历经西晋和东晋两个朝代的国家,他的经 济、文化、地理位置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前凉的书法同样有着两朝的翰墨韵味。 关于晋朝时期的简纸墨迹主要出土于楼兰 LA遗址中,里面包括隶、楷、行、草的各种 书体,大多数是当时所在这的官员随笔书写的。其中《李柏文书》是 1909年第二次大 谷探险队的橘瑞超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前凉西域长史李柏的两纸首尾完整的信稿 和若干残纸,现在收藏于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该文书分为两篇,第一篇属于章草,但 第二篇却更接近行狎书,王云:“谓之尽妙,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书,最妙者也。二曰 章程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行书是也。”⑶《李柏文书》就是典型的行狎书 《李柏文书》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书写,而并不是创作所谓的书法作品的文稿,是在 不刻意追求“美”的状态下,来反映出书写者的内心情感,从而使这些文字“精神非凡”, “灵气溢于纸上”。 Uif Tit 李柏文书(一) 李柏文书(一) 王羲之《姨母帖》 陆机《平复帖》 孔纸26.1 J?517 f d .5P\--?… -; E 7 - T ? ■ j TFk空畝供 t Tvfl I u/ H ns 李柏文书(二) 张芝《冠军贴》 王羲之《初月帖》 《李柏文书》虽然内容大致相同并且是同一天所写,表现出的意趣却截然不同。第 一纸用墨都饱满,沉静平和。笔法近东晋王羲之的《姨母帖》,“顿” “首”等字的用笔、 书写等各个方面,可以看出其风格与当时东晋内地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比较当时 流传下来的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相比较,捺法大 都易用点法或折法,前者如“史”、“今”、“奉”、“大”等字;后者如“迥”、“足”、“遣”、 “通”;心字大都釆用点法,如“心”、“息”、“意”,但第二笔较长,有上挑之势,未脱 尽隶法的缘故。转折虽方圆兼备,但颇不自然,却与汉简中的折法一致。总的来说,是 介于隶行之间的书体。第二纸笔法更为灵动,结体较第一纸大不一样,可能是由于之前 的书写内容已经了然于胸,从而下笔不假思索,有种“翰弈神飞”的感觉,满纸的飞白 较第一纸而言,也许是由于墨已不多而李柏自己当时又极具表达自己的意思或书写欲望 而造成的,这样一来从而使作品表现的神采飞扬、古拙老辣,虽然枯笔,但顺笔中锋、 笔笔入纸不是轻滑,从而使作品达到最高境界, “假笔传心,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 思,至微至妙之闲,神应思彻,又同鼓琴轮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笔使锋,逸态随豪而 应。”⑷整幅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生命力。较之东晋大家作品,技巧不足但韵 味相似。他代表了西域楼兰在前凉时的地域书风。 二、楼兰行书形成原因 《李柏文书》的这两幅完整的作品,虽然是同一天写的,内容也基本相同,但是两 种迥异的风格,也让我们看出当时行书的发展演变。比较其第一纸和第二纸,我们不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