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路难》教学反思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
李白《行路难》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
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
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
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行路难》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下
吧!
《行路难》教学反思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想起《行路难》这节课,至今仍历历在目,这节课我先先后
后上了 11遍,多少同事说我上痴了上傻了——现在想想,
要出一节精品课,不经过千锤百炼是不行的。对这节课我一
次次的教学设想被推翻,又一次次建立新的教学设想,真是
“为伊消得人憔悴”啊!对这节课,我体会最深的有如下几
点:
一、 找准背景介绍形象化、感情化和省时化的切入点。
学生手中的资料上有林林总总的背景介绍,然而都是三言两
语且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我多方查阅
资料,力求找到形象化、感情化的背景介绍。最后终于选定
了如下介绍“李白,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
生” “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天宝
元年, 42 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
第 1 页
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
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只把李白看做文
学侍臣,只是想用李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做点缀。而李白那
种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也与权臣们格格不入。在宫廷
不久即蒙受谗言,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
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这首诗写在李白无奈离京朋友为他
送别之时。”另外,在出示背景时,我采取直接出示法,即
没有让学生读自己资料上的背景,直接在大屏幕上打出我找
的这段背景,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进文本研
读诗歌。后来读到同行在网上的一段话更觉得自己这个环节
的处理是正确的。这段话是这样写的:“虽然在上课时我已
经尽量简略介绍依然感觉力不从心,冗长的背景导入让学生
兴致全无,过大又作用有限的信息在反客为主排挤文本重要
性的同时又侵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将之简约化,寥
寥数笔交代清楚,相信效果会好很多。”可见背景介绍省时
的重要性。而要找准背景介绍形象化、感情化和省时化的切
入点更重要。
二|、诗歌教学可从引读入手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对于这个环节我原来的设置是繁琐的讲解,结果占用了学生
朗读和赏析的时间。后来我采用引读的方式,设置问题导入
想讲的诗句,然后采用追问和感情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诗人情感。如这首诗的教学中我主要提了如下几个问题“朋
第 2 页
友为李白饯行的酒宴是否丰盛,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
来?”“面对酒宴,李白有何举动,从中可看出李白的心情
如何?”“苦闷彷徨之余诗人想起了两个历史故事,哪两句
诗引用了这两个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李白为什么引用这两个故事?”,教师简洁引读、“乘胜”
追问,学生或脱口而出,或短暂思考,或自行商量,课堂呈
现出自然、活泼、节奏明快,我似乎听到学生的思维在拔节
长高。
第 3 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