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锅炉过热器的检修工艺规程
1.1 概述
过热器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a)末级过热器;b)后屏过热器;c)分隔屏;d)立式低温过热器和水平式低温过热器;e)顶棚过热器和后烟道包墙。
a) 末级过热器,布置在炉膛折焰角上方,水冷壁拉稀管后方的水平烟道内,管屏共90屏,顺列顺流布置,每片管屏由4根管子双U型弯制而成,S1=152.4mm,S2=102mm。
低温段管材12Cr1MoVG,φ51×9,高温段管材SA-213T23,φ51×8,末端墩厚至φ51×11。
支撑耳板材质Cr25Ni13。定位孔板、定位舌板材质A-167 TYPE304,定位拉杆材质A-276 TYPE304。
b) 后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出口处折焰角前,为辐射对流式受热面。沿炉膛宽度共布置20片屏,每片屏由1414根U形管子组成。,其中最里侧一根管子在屏底绕出管屏平面形成包扎管,以保证管屏的平整度。管子规格φ54,外圈管Φ60,S1=685.8mm,S2=63.5mm(最外一个节距为66.5mm)。
最外圈管底部SA-213TP347H,φ60×9.5;其余部位采用SA-213T91,低温段φ60×8,高温段φ60×9;穿顶棚处SA-213TP304,φ60×9。
第2-4圈底部SA-213TP304,φ54×9;其余部位低温段12Cr1MoVG,φ54×8;高温段SA-213T91,φ54×9;高温穿顶棚处SA-213TP304,φ54×9。
第5、6圈底部SA-213T91,φ54×9;其余部位12Cr1MoVG,低温段φ54×9,高温段φ54×10。
第7-13圈12Cr1MoVG,低温段φ54×9,高温段φ54×10。
第14(最内)圈,规格φ54×8,底部包扎管SA-213TP347H,低温段12Cr1MoVG,高温段SA-213T91,高温穿顶棚处SA-213TP304。
为了保证纵向节距,管间装有高铬镍耐热钢滑块,Cr25Ni13。采用汽冷定位管保证管屏间的横向节距。
为了保证后屏过热器和屏式再热器的横向节距,防止后屏过热器和后屏再热器过分偏斜,设置了蒸汽冷却间隔管,其流程如下: 后烟道延伸墙下集箱出口→连接管道→蒸汽冷却间隔管→一级过热器减温器出口连接管。
c) 分隔屏过热器,位于炉膛上方,前墙水冷壁和后屏过热器之间,为全辐射式受热面。沿炉膛宽度方向共四排,为减少同片管屏间的热偏差,每片管屏又分为6小屏。分别以3429mm,2743.2mm,2566.3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膛宽度布置。纵向节距4. 四大片分隔S2=61mm。每小屏由8个U型弯管组成,材料为12Cr1MoVG,规格φ51×6(高温)、φ51×7(低温)。在处于炉膛高温区的屏底,最外圈下部U型弯及最内圈底部包扎管采用φ51×7,SA-213TP304材料,其余部分均采用12Cr1MoVG材料。
为了保证纵向节距,管间装有高铬镍耐热钢滑块,Cr25Ni13。采用汽冷定位管保证管屏间的横向节距。
为了保证下段管屏的平整度,设置了流体冷却夹管用于保持分隔屏的横向节距,防止分隔屏过分偏斜,其流程如下: 分隔屏入口集箱→蒸汽冷却夹管入口管→蒸汽冷却夹管定位管→蒸汽冷却夹管出口管→后屏过热器出口集箱。
d) 水平低温过热器和立式低温过热器,位于尾部竖井烟道内,省煤器上方,一共为102片,分上中下三层水平蛇形管和一组垂直管段,采用6根管绕制,每层30根管子。顺列逆流沿炉宽度方向布置,左右间距S1=136mm,上下间距S2=102mm。管径为Φ51×6,材质:水平段中、下层SA-210C,水平段上层和垂直段顶棚以外管段15CrMoG,垂直段12Cr1MoVG。
低过水平段通过固定块保证管子的纵向节距,垂直段通过带状管夹保证管子的纵向节距。横向节矩114mm,共110排以3根套弯成蛇形管组。水平段的载荷由低过汽冷吊挂管承受。
e) 顶棚过热器和后烟道包墙部分,炉膛顶棚管形成了炉膛和水平烟道部分的顶棚,延伸包墙形成了一部分水平烟道,后烟道两侧墙、前墙、后墙、后顶棚形成了垂直下行烟道。
从汽包顶部引出的饱和蒸汽炉顶及后烟井属于过热器系统,饱和蒸汽从汽包顶部由1818根Φ159×18(20G)的连接管引入前炉顶棚过热器进口集箱,。在顶棚进口集箱,蒸汽分两路引出,一路蒸汽进入顶棚过热器,顶棚过热器由91根Φ60×7管子(15CrMoG)组成,蒸汽经的前加热后进入顶棚出口集箱,通过出口集箱两侧的三通进入后烟道前部侧墙上集箱和后烟道延伸侧墙上集箱;另一路蒸汽由4根(每侧2根)Φ133×16(20G)连接管从顶棚进口集箱直接引入后烟道前部侧墙上集箱。中间逐级经过后烟道相应部位加热,最后进入低温过热器进口集箱,详见过热蒸汽流程图。
过热蒸汽流程图
设备规范
名 称
材质
规格
数量
顶棚过热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