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锅炉省煤器的检修工艺规程
1.1 概述
省煤器的作用在于将锅炉给水进行加热,从即将离开锅炉的烟气中回收热量。
省煤器布置在锅炉尾部竖井烟道下部,采用“H”型鳍片省煤器。管径为Φ42×5.5,材质为SA-210C,肋片尺寸为3×90×195,材质为酸洗碳钢板。出口段弯管冲刷面覆盖防磨瓦1Cr6SiMo,δ=3mm;管屏上侧覆盖防磨瓦SUS304,δ=1.5mm。在锅炉宽度方向由138排顺列布置的水平蛇形管组成,上下间距100mm,左右间距101mm,距离前后包墙327mm, 距离左右包墙105.5mm。所有蛇形管都从入口集箱引入,终止于出口集箱。载荷由低过汽冷吊挂管承受。
给水经过省煤器止回阀和省煤器闸阀进入省煤器入口集箱,再进入省煤器蛇形管。水在蛇形管中与烟气成逆流向上流动,以此达到有效的热交换,同时也减小了蛇形管中出现汽泡造成停滞的可能性。给水在省煤器中加热后,经由出口导管引入锅筒。
在省煤器入口集箱端部和集中下水管之间连有省煤器再循环管。锅炉启动时,该管可将循环水引到省煤器,防止省煤器中的水产生汽化。启动时,再循环管路中的阀门必须打开,直到连续供水时再关上。
省煤器管组重量的支承由低再及低过悬吊管延伸段承担,重力传递由槽孔管夹、支承块等结构件与吊管的组合实现。管组两端上方设计了烟气阻流板结构,消除烟气流动走廊,并在管子弯头上装设了防磨罩。
1.2 设备规范
序 号
名 称
管子规格
材 料
数 量
备 注
1
省煤器蛇形管
φ42×5.5
20GSA-210C
110138排
节距114mm
2
省煤器再循环管
φ89×11
20G
1根
1.3 检修项目
1.3.1 大修A级检修项目
1.3.1.1 清扫管子外壁积灰;
1.3.1.2 检查管子磨损、变形和腐蚀情况;
1.3.1.3 检查管子支架、管卡及防磨情况;
1.3.1.4 割管检查内部腐蚀。
1.3.2 小修B级检修项目
1.3.2.1 清除管壁积灰;
1.3.2.2 检查防磨装置。
1.4 检修工艺
1.1.1 省煤器冲洗(同过热器)
1.1.2 省煤器检查:
1.1.2.1 用标准卡规或游标卡尺测量省煤器管的胀粗、磨损、腐蚀情况。必要时用测厚仪检查;
1.1.2.2 检查调整防磨装置,对已经磨损或脱落的防磨板要更新;对歪斜、扭曲的防磨板要校正;
1.1.2.3 检查阻流板、折边板磨损情况。
1.1.3 省煤器割管工艺:
1.1.3.1 按化学监督的要求及检查后的情况确定割管位置;
1.1.3.2 取样割管时要用锯割,更换有缺陷的管段时可用火焊切割;
1.1.3.3 切割下的管子要做好记录,标明排数及部位并送金属组检查;
1.1.3.4 打磨管子坡口,配置新管并焊接,恢复割开的管夹。
质量标准
1.5 质量标准
1.5.1 管子局部腐蚀深度不得大于管壁子规定厚度的10﹪;
1.5.2 管子局部磨损面积不得大于10cm2,磨损厚度不得超过管壁厚的1/3;
1.5.3 管子胀粗:合金钢管不能超过原直径的2.5﹪,碳钢管不能超过原直径的3.5﹪;
1.5.4 各管排整齐,固定牢固,间隙均匀,误差不得超过±5㎜,个别管子弯曲突出不得大于20mm,管排中各管子不得接触;
1.5.5 割管标准:
1.5.5.1 割下管段应注明割管位置,做好记录;
1.5.5.2 切割点距离弯头起点或联箱外壁至少大于70mm,且两焊口间距大于150mm;
1.5.5.3 管子不能强行对口,保证在无应力下焊接;
1.5.5.4 焊条应有合格证、元素化学分析报告单;
1.5.5.5 管子坡口形状及对口要求如下图
1.5.5.6 对接管口端面与管子中心线垂直,其偏斜度不大于管径的1﹪,且不大于2mm;
1.5.5.7 对接管口内壁应平齐、局部错口不得超过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
1.5.5.8 焊接变形,在距焊缝中心200mm处偏斜差不大于1mm;
1.5.5.9 焊缝边缘应圆滑过渡到母材,不得有裂纹、未焊透气孔和夹渣现象,咬边不能超过两侧焊缝全长10﹪,且不大于40mm,深度不大于0.5mm;
1.5.5.10 焊缝外形尺寸加强面高度1.5~2.5mm,最高不大于3mm,焊缝宽度比坡口增宽2~6mm,单侧增宽1~4mm;
1.5.5.11 焊缝尽可能进行无损探伤;
1.5.5.12 合金钢焊缝进行光谱复查,根据焊接规程要求是否进行热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