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初中作文【2000字】.pdf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初中作文【2000字】.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初中作文【2000字】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 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作 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 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其实这本书,在初一时已经接触过了,但 当时对于剧情的繁杂很没有耐心,看了几章就没有了兴致,便一直搁在一旁,直 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过再看开头几章时还是觉得很无趣,到后来明白才这里是 在为以后的情景埋伏笔。一眨眼,三十几章已经过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显地 被作者刻画出来了。 这本书中似乎只有两种人:聪明的和愚蠢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骗 子韦翰也许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讨人喜欢”的仪表,迷 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可笑他的话里充满破绽,而 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虽能与彬格来小姐辩驳,与咖苔琳夫人顶撞,却还是被韦翰 牵着鼻子走。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伊丽莎白被骗说明他是一个”愚人”。人,总是 先入为主,达西先生傲慢、无礼的样子早已进入伊丽莎白的头脑,还怎么对他 生好感?对于旁人的点评又怎能轻易的置若罔闻?对达西产生偏见是很正常的。 我说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韦翰了。不可否认,韦翰长着一张英俊的脸, 表面上也装得非常”绅士”。虽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说可就连我这个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1 / 7 活在二十一世纪,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这个故事,仍然对韦翰产生好感,又岂能怨 伊丽莎白这一个生活在过去时代的姑娘?合上这本书,仔细地品味一番,方才发 现,整部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轻松幽默的格调。伊丽莎白的嘲笑 讽刺,正将那些自视绅士、淑女的贵族的本来面目暴露无疑。而伊丽莎白的父 班纳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儿为家庭快乐,幸哉?不幸哉? 文中的所谓「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 的个性弱点;而所谓「偏见」是指出身中产阶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的小姐- 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一个眼光锐利,一个机智聪明,都属人中杰,但却都难免 人性的弱点的纠缠。他们在一次的家庭舞会上初次见面,却因对彼此的印象不佳, 一个态度傲慢,另一个心怀偏见。第一个印象先入为主,以后又加上女人们在旁 闲言碎语,而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伊丽莎白曾对达西说过:“我们的性情 非常相似,我们都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不愿开口,除非我们会说出话来语惊四座,像 格言一样具有光彩,流传千古.”就是因为这思想上的一致,才在婚姻中百般受到阻 碍,同时也是因为这才最后促成美满的婚姻.伊丽莎白:如果放到现实社会,可能是 个女权主义者.但关心自己的姐妹.直接,偶尔不懂礼节,调皮一点.却是这样迷住了 达西.最重要的是善于和敢于像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说“不”。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 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嫁 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 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2 / 7 这部小说中通过班耐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 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 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 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 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 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 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 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 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 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 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 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 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作品生动的反映

文档评论(0)

gujianqi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