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佚名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渔父 先秦:佚名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 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 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 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 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标签 哲理、故事、散文、楚辞 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 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 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 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 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 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 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 原说话。 注释 既:已经,引申为 “(在)……之后”。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三闾大 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是以见放,是:这。 以:因为。见:被。 淈:搅浑。餔:吃。糟:酒糟。歠:饮。醨:薄酒。 成语:哺糟歠醨高举:高 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 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 沐:洗头。浴:洗身,洗澡。察察:皎洁的样子。汶()汶:污浊。皓皓:洁白的 或高洁的样子。 莞尔:微笑的样子。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船桨。沧浪:水名,汉 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 《沧浪歌》也见于 《孟子 ·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濯:洗。缨:系 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遂去,遂:于是。去:离开。不复与言,复:再。 赏析 关于 《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最早认定为屈原作的,是东汉王逸的 《楚辞章句》。《楚辞章旬》是在西汉末年刘向编的 《楚辞》的基础上作注。在 《楚辞》中,《渔父》已作为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之一收入。据此,则认定屈原 作 《渔父》,又可上推至刘向时。后世认同屈原作 《渔父》,影响较大的有南朝 梁代萧统编的 《昭明文选》和南宋朱熹的 《楚辞集注》。但此说漏洞颇多。从外 证来说,司马迁在 《史记 ·屈贾列传》中引述 《渔父》文字时,只是作为行文的 一部分,而并非作为屈原的原作转引。王逸 《楚辞章句》在明确指出 “《渔父》 者,屈原之所作也”之后,又说 “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则作者 又非屈原而成了 “楚人”。从内证来说,《渔父》中的屈原表示 “宁赴湘流,葬 于江鱼之腹中”,以下当是赴湘自沉的一幕,似不可能再有心绪用轻松的笔调续 写 “莞尔而笑”的渔父。何况全文采用第三人称,亦与屈原作为此文作者的身份 不合。故近人一般都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郭沫若说:“《渔父》可能是深知 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屈原赋今译》)按之作品的实际,这一推断 还是比较可信的。 在第一部分中,屈原开始露面。文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主人 公的特定情况。时间是在 “既放”之后,即屈原因坚持爱国的政治主张遭到楚顷 襄王的放逐之后;地点是在 “江潭”、“泽畔”,从下文 “宁赴湘流”四字看来, 当是在接近湘江的沅江或沅湘间的某一江边、泽畔;其时屈原的情况是正心事重 重,一边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文中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画出屈原 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在这部分中,渔父上场,并开始了与屈原的问答。 对渔父不作外形的描述,而是直接写出他心中的两个疑问。一问屈原的身份:“子 非三闾大夫与?”屈原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官名),显然渔父认出了屈原,便用 反问以认定身份。第二问才是问话的重点所在:“何故至于斯?”落魄到这地步, 当是渔父所没有料想到的。由此一

文档评论(0)

186****3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