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都人士
先秦:佚名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标签
诗经、悼古伤今
译文
当日京都的人士,穿着狐裘毛色黄。他们仪容没改变,说话出口就成章。回到西
周旧都城,引得万民仰首望。
当日京都的人士,头戴草笠丝带飘。娴雅端庄君子女,稠密头发如丝绦。不见往
日的景象,心里郁闷又苦恼。
当日京都的人士,塞耳晶莹真漂亮。娴雅端庄君子女,人称尹吉好姑娘。不见往
日的景象,心中郁郁实难忘。
当日京都的人士,丝绦下垂身边飘。娴雅端庄君子女,卷发犹如蝎尾翘。不见往
日的景象,跟随他们身后瞧。
不是故意垂丝带,丝带本来有余长。不是故意卷曲发,头发本来向上扬。不见往
日的景象,心情怎能不忧伤。
注释
都人士:京都人士,大约指当时京城贵族。一说 “都人”即 “美人”。黄黄:形
容狐裘之毛色。容:仪容风度。章:言谈有文采。望:仰望。
台笠:苔草编成的草帽。台,通 “苔”,莎草,可制蓑笠。缁撮:黑布制成的束
发小帽。绸直:头发稠密而直。绸,通 “稠”。如发:她们的头发。犹言 “乃发”,
乃犹 “其”。说:同“悦”。
充耳:又名瑱 (tiàn),塞耳,古人冠冕上玉石制成的垂在两侧的装饰物。琇:
一种宝石。实:言琇之晶莹可爱。尹吉:名叫尹吉的姑娘。一说尹和吉是当时的
两个贵族大姓。苑结:即郁结,指心中忧闷、抑郁。苑,一本作 “菀 (yùn)”。
垂带:腰间所系下垂之带。厉:通 “裂”,即系腰的丝带垂下来。卷发:蜷曲的
头发。虿:蝎类的一种。长尾曰虿,短尾曰蝎。此形容向上卷翘的发式。言:语
气词,有 “于焉”之意。从之:因之。迈:旧训 “行”,此言愿从之行。
旟:扬,上翘貌。盱: “吁”之假借,忧伤。
赏析
此诗共三十句,按毛诗的分法,分为五章,每章六句。全诗皆用赋法,平淡
的叙述中寄寓着浓烈的感情内容。
第一章开头便以“彼都人士”仿佛是称呼又像是叙述的句子,同时交待了时
间、地点、人物。一个 “彼”字,浸透了诗人的物换之慨,星移之叹。诗中描绘
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位饱经乱离之苦的老人正在用略显苍老的声音告诉后人:
“那个时候的京都人士啊……” “狐裘黄黄”是衣着, “其容不改”是容止,
“出言有章”是言语,无论哪个方面都雍容典雅,合乎礼仪。那个时候的京都人
士是如此可观可赏,言外之意便是如今见到的这些人物,皆不可同日而语了。“行
归于周,万民所望”,重新回到昔日的周都是人心所向,而人们更为向往的是民
生的安定,礼仪的复归和时代的昌隆。
虽然 “彼都人士”衣着、容止和言语都有可赞叹之处,但最为直观且可视作
礼仪标志的则是衣服之美,因此以下各章多层次不厌其详地描写昔日京都人士服
饰的华美有节,仪容的典雅可观。
第二、三两章叙说的是彼时彼地具有典型性的男女贵族人物的形象,草笠和
青布冠是男子的典型头饰,而密密直直的头发则是女子的典型特征。耳朵上的宝
石饰物更是不失贵族气派。要问他们是何许人,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尹氏和吉氏。
此时这一切都不可得见,不能不令人忧郁愁懑。
愈是忧郁愁懑愈是难以忘怀昔日的人物典章,那个时候他们衣带下垂两边飘
荡,卷发上翘如蝎尾上冲,都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合乎当时审美眼光和礼仪制度
的精心设计。
当然,从表现手法方面看,全诗无一笔描写今日人物形容,而是处处落笔于
昔日京都男女的衣饰仪态之美,从而使今昔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准确而深沉地传
递出诗人不堪昔盛今衰的主观感受。这是其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诗人用如此多的篇幅渲染昔日都城男女的仪容之美,意在体现周王朝当年的
繁荣昌盛,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正反映出社会生产力发展之后,在新旧制
度的转换过程中,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所谓昔日的
“仪容之美”,今日的 “礼崩乐坏”都是不能适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旧式人
物不可避免的历史的悲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