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一)
虽然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的知识背景、理论假设、治疗方法和技巧等具有明显的区别,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注重借助“人在情境中”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帮助求助者,人本治疗模式则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追求,但这两种个案工作理论模式都非常重视求助者自身的潜能和价值,认为个案辅导的目标就是要帮助求助者认识、开发自己的潜能,使求助者能够按照自己的价值做出更为合适的选择。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是个案工作最基本的理论分析模式之一,它是个案工作者经常采用的一种传统的工作方法。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它是一种直接指导个案工作的方法,而且它的一些理论概念和假设被广泛接受,例如,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组成的,各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导致求助者的特定行为,这些基本看法影响了其他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一、理论背景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最早是由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M.C.Jarrelt)在1928年提出的,她发现里士满在其所著的《社会诊断》一书中所列举的至少50%以上的实例显示精神症状方面的问题,因此,她预言个案工作的重点将转移到心理方面。但最早使用“心理社会”这个名词的社会工作者是美国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的夏健士(F.Hankins)。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Hamilton)出版了《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书,对心理与社会治疗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进行整理,不过,当时他是以精神分析为主。后来芝加哥大学的托尔(C.Towle)对汉密尔顿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进行修正,成为以心理和社会治疗为主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托尔主张,对个人的理解必须从“人在情境中”着手,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霍利斯(F.Hollis)出版了《个案工作——一种心理与社会治疗》一书,对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扬光大,她认为个人社会生活功能的丧失或不良是由求助者的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共同导致的。目前所使用的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基本概念主要来自霍利斯的总结。与其他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相比,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更具开放性,它对其他各种不同理论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因此,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其他各种不同理论的影响,例如,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理论、自我心理学和学习理论,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互动理论,人类学的家庭理论以及系统理论等。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将这些不同理论汇集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理论分析模式。
二、理论假设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综合了许多相关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逻辑体系。其理论假设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人性的假设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求助者的问题视为由某个或某方面因素导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即把求助者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求助者所处的环境把握求助者的问题。求助者所处的环境一般涉及家庭、亲属、邻里、朋友、学校和工作单位等。
(二)对求助者问题的假设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导致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求助者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求助者当前的生活,妨碍求助者的人际关系的适应。第二,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过于强烈,使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求助者的行为出现偏差。第三,求助者的问题还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求助者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的失调。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强调,在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时要把求助者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现状结合起来考虑,既要重视求助者问题的形成原因,又要重视求助者当前人格的强度。
(三)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对人际沟通十分重视,认为它是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强调,人际沟通会影响求助者的家庭关系和求助者的社会角色的扮演,对求助者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求助者的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影响其人际沟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四)对求助者价值的假设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每个求助者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是未被开发而已。因此,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指出,开展心理与社会治疗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求助者的潜能,使求助者健康地成长。
依据以上这些基本的理论假设,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