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早恋现象的教育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中学生早恋现象的教育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中学生早恋现象的教育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事业成功者多具有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十分重视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塑造人格和健全发展的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成长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恰恰是他们的成长点和生长点,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的需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本课题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人际交往”的一个侧重点异性交往中的“早恋现象”作为研究项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三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随着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与青春期相关的问题成为困扰中学生的主要问题。而“早恋现象”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近来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发现学生“早恋”问题较为突出,且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较大。一旦“早恋”问题处理不好,对学生带来的伤害不仅是学习成绩的下滑,还有可能影响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 根据指导纲要、已有研究成果、相关文献资料及我校学生目前所处的现状,通过研究者个人日常的德育与教学管理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来看,随着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缺乏异性交往的心理准备,又欠缺相应的知识、经验和技巧,容易导致“早恋现象”的发生,并成为影响中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而突出的因素。基于此,特提出本课题。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20世纪90年代起,在国外,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的情况也开始受到关注。综合查阅情况来看,国外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多在恋爱心理和行为、性行为、避孕、预防性疾病等方面。 查询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截止2016年2月27日,通过中国知网查询全文包含“中学生早恋”的相关文章共14989篇。以“中学生早恋”为主题搜索,相关文献共708篇,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25篇,特色期刊407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38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21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17篇。查阅这些文献,发现“中学生早恋”是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其一,“中学生早恋”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中学生早恋”现象引起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关注,他们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进行现状研究和原因分析。其二,如何应对中学生“早恋”问题。已有研究多站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立场,认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予以干预。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应谨防中学生早恋,提前预防,未雨绸缪,在教育学生不要“早恋”上下功夫,教育措施主要是告诫学生“花开应有时”而中学谈恋爱还无法承担责任、早恋会影响学习、早恋容易带来身心伤害等。还有少部分研究者认为“中学生早恋”应该疏导而不宜“堵”,应引导学生把握“自然”和“适度”原则,让他们回到正常男女生交往的轨道上来。其三,“中学生早恋”应多方参与,共同努力。要想很好的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需要学校、班主任、家长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的来看,已有研究所提出的策略和方法多泛泛而谈,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对于青少年异性交往,学校、家庭应该加大配合力度,要在如何“引导”上下功夫,而不应简单禁止或者粗暴干涉。但是,究竟怎样行之有效的进行“引导”,则鲜有阐释。 3.支撑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 本课题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该理论认为:减少并预防青少年问题的预防模式阻碍了人们对青少年潜能的理解。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辅导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心理辅导模式,将对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增加学生的心理资产,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裨益。 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出:“没有问题并不意味着足够好。”“仅仅关注问题孩子并不足以导致孩子走向快乐幸福。”系统整理青少年发展资本的Benson认为,致力于减少并预防青少年问题的预防模式阻碍了人们对青少年潜能的理解。他认为,理应采取资产促进的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 而纵观现阶段国内“中学生早恋”问题处理,往往采用“堵”、“杜绝”、“严令禁止”等方式,这种处理方式看起来是减少了或预防了问题的发生,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堵”、“杜绝”、“严令禁止”等方式不能增加中学生的“心理资产”。任何事件和问题都是中学生个人发展的成长点,是他们提升心理素质的重要契机。本研究希望借助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使得让学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