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家、道教思想文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一)渊源 1.巫术 道教继承了古代的巫术,因此道教中的念咒、祈祷、符箓和镇鬼等法术都与巫术有关。 2.神仙思想 神仙方士之说后来成为道教的直接来源,道教基本思想就是长生不死。 3.黄老思想 道教把老子的道加以宗教化,因此老子便成为道教的尊神。 * 精品课件资料 (二)产生 1.五斗米道 道教的最初形式是东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张陵是东汉顺帝时沛国奉人,今江苏奉县人。126年到144年,他客居四川,在鹤鸣山上(今四川大邑县境内)修道,制作符书,以符水及中草药为人治病,凡入道者出五斗米,故号称五斗米道,张陵就是后世所称的张天师,这个称号是世袭的。五斗米的目的是“防凶年饥民往来之乏,行来之人不装粮也。”带有灾年互救的性质,即慈善之意,颇得人心。 四川青城山老君阁中,雄伟的道祖铜像。 * 精品课件资料 2.太平道 与五斗米道同一时期,东汉钜鹿人(河北)张角据《太平经》创立了另一道教教派―太平道。 张角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鼓吹太平社会的理想,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信徒达数十万人,在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率领众徒举行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王朝,但起义失败后,太平道无形解体,残余信徒融入五斗米道。 * 精品课件资料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一样具有较浓的巫教色彩;崇尚黄色,头戴黄巾,身穿黄服。这些是太平道的宗教特徵。 《太平经》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内容庞杂,包括阴阳五行,祀神驱鬼、灾异、符箓、巫术等。其社会思想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为主,但也反对统治者聚敛财物而不救济贫困,要人们自食其力,其中还提出了修炼精气神的思想。《太平经》后来成为道教的主要经典著作,是流传至今的最早道教经典。 * 精品课件资料 (三)、道教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 (1)葛洪(283年-365年)著名道士,号抱朴子,主张外儒内道,撰写《抱朴子内篇》,一方面他创立了一套炼丹术,提倡神药金丹,服食成仙,另一方面又强调内心修养,为后来道教丹鼎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理论被上层官方所接受,成为贵族金丹派。至今杭州西湖还有葛洪炼丹的遗址。 葛洪炼丹图 * 精品课件资料 葛洪丹灶 古代丹炉 * 精品课件资料 《抱朴子》,东晋葛洪著。全书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属道教,共二十卷。《外篇》讲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共五十卷。《内篇》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从此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又继承魏伯阳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它也是研究我国晋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料。 * 精品课件资料 葛洪继承和发扬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和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术等,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要求信徒严格遵守道教的戒律。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主张文章应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於教化。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系统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对其后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 * 精品课件资料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可助己长生成仙,亦可济世人。他所撰《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金匮药方》《玉函方》等医学著作中,保存了不少我国早期医学典籍,记载了许多民间治病的常用方剂,其中有治天花等病的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高载,对结核性传染病的认识,也比国外早一千多年。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特性及治病作用等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 对我国後世医药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 精品课件资料 (2)寇谦之(365-448年) 天师道教徒,后入嵩山修道,得到北魏太武帝支持,道教与皇权结合,于是,道教在北魏盛行,称北天师道。 其一,废除常规五斗米道的“伪法”,创建符合统治者需求的新道教; 其二,采取儒家的礼教为道教的第一要义。辅佐太平真君实现天下太平。 其三,制定了一套戒律轨仪,革除期道教和国家争租税的经济措施。 其四,改革道官职位的世袭制度,主张唯贤是授,信守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持戒修行。重视道教斋醮仪范,为道教增订了诸多斋仪和仪式。经寇谦之改革後的天师道,人称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 寇谦之飞升图 * 精品课件资料 (3)陆修静(406-477年) 南朝道士,把天师道与金丹道教结合。广集道经,整理成1200多卷的《三洞经书》,为后世道教经典《道藏》的分类编目奠定基础。陆修静在道教史上是南天师道的创立者,南北天师道形成,标志道教同封建统治者结合。 陆修静的生平: 南朝刘宋时著名道士。吴兴东迁人,字元德,号简寂,三国东吴丞相陆凯的后裔。自

文档评论(0)

139****7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