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密度-详解.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织物密度-名词详解 ? ? ? ? ? ? ? ? ? ? ? ? ? ? ? ? ? ? 出自 MBA智库百科() 织物密度(Fabric Set) 目录 1 什么是织物密度[1] 2 织物密度的表示方法[2] 3 织物密度的测试方法[3] 4 相关条目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织物密度[1]   织物密度是指织物中单位长度内排列的经纬纱根数。单位长度内排列的经纱根数为“经密”,单位长度内排列的纬纱根数为“纬密”。经纬密度大,织物就紧密、厚实、硬挺、耐磨、坚牢;密度小,织物就稀薄、松软、透气。 织物密度的表示方法[2]   1.机织物密度   织物密度是指织物单位长度内纱线的根数。对机织物来说分经密和纬密,经密是指沿织物纬向方向单位长度内经纱排列的根数,纬密是指沿织物经向方向单位长度内纬纱排列的根数。一般以lOcm为单位长度(英制以lin为单位长度,lin=0.0254m),单位为根·(10cm) ? 1。   表示织物经纬密度的方法是经纬密度联写且中间加符号“×”来表示。例如,325×258,表示该织物长宽各lOcm内,经纱排列325根,纬纱排列258根。如果将经纬纱线密度与密度同时表示,如织物写成27.5×27.5x325×258,其中前两个数字分别表示该织物经纬纱的线密度。不同机织物的密度变化范围较大,经纬纱密度范围从麻织物的40根·(10cm) ? 1左\右到丝织物1000根·(10cm) ? 1左右,大多数棉、毛织物的密度在100~600根·(10cm) ? 1范围内。密度配置多采用经密大于或等于纬密。织物密度的大小以及经纬向密度的配置,对织物的性状,例如织物的重量、坚牢度、手感以及透水性、透气性等,都有重要影响,因此也是织物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密度也是织物品质评定的一项重要的物理指标。   2.针织物密度   当原料和纱线线密度一定时,针织物的稀密程度可用针织物的密度来表示。密度直接反映针织物在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内的线圈数,一般以lOcm为单位长度,用纵向密度(简称纵密)、横向密度(简称横密)、总密度来表示。纵密是指针织物沿线圈纵行方向单位长度内的线圈数,纵密一单位长度/圈高;横密是指针织物沿线圈横行方向单位长度内的线圈数,横密一单位长度/圈距;单位为圈数·(10cm) ? 2。总密度是指针织物在规定单位面积内的线圈总数,单位为圈数·(100cm2) ? 2,它等于纵密与横密的乘积。   织物密度的大小及其配置,对织物的外观、重量、手感、强度、厚度、抗折皱性、弹性、耐磨性、透水和透气性、保暖性以及抗起球性和钩丝性等,都有很大的影响。针织物密度也是织物品质评定的内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织物密度的测试方法[3]   织物密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3种:织物分解法、织物分析镜法和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法。测定时,可根据被测织物的特征,选择其中一种。   1.织物分解法   在调湿后的织物样品有代表性的部位,剪取略大于表1-1所规定的最小测量距离的试样,至少包含100根纱线。再在试样边部拆去部分纱线,用钢尺测量,直至试样达到规定的最小测量距离(允差0.5根)。然后,从试样边缘起逐根拆解计数,得到的每块试样在一定长度内经(纬)纱线根数。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机织物,尤其是复杂组织织物。      表1-1 织物密度与最小测量距离 每厘米纱线根数 最小测量距离/cm 被测量的纱线根数 精确度/% 10 10 100 0.5 10~25 5 50~125 1.O~O.4 25~40 3 75~120 O.7~0.4 40 2 80 0.6   2.织物分析镜法   织物分析镜窗口各处宽度应为或,窗口的边缘厚度不应超过0.1cm。一般,不需专门制备试样,但应在经纬向均不少于5个不同的部位进行测定,部位的选择应尽可能有代表性。   测试时,先将待测织物摊平,放上织物分析镜,选择一根纱线使其平行于分析镜窗口的一边,由此逐一计数窗口内的纱线数;或者计数窗口内的完全组织个数,则测量距离内纱线根数等于一个完全组织纱线数与完全组织个数的乘积与剩余纱线根数的和。然后,再使分析镜窗口的一边与另一系统纱线平行,按上述操作计数该系统纱线根数或完全组织个数。此法适用于每厘米纱线根数大于50根的机织物。   3.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法   这种方法也不需专门制备试样,但测量部位必须具有代表性。   测量时,要将待测织物摊平,放上织物密度镜,计数某一系统纱线时,密度镜的刻度尺应平行于另一系统纱线。然后,转动螺杆使放大镜(5—20倍)在刻度尺的基座上缓缓移动,于规定的测量距离内计数纱线根数。计数前,起点一般取两根纱线中间,但计数终点有可能落在最后一根纱线上,这时若不足0.25根的则不计,0.25~0.75根的作0.5根计,0.75根以上作1根计。此种测试方法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