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甘肃和青海地区使用5种杀虫剂对麦蚜田间种群抗性监测情况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我国甘肃和青海地区使用5种杀虫剂对麦蚜田间种群抗性监测情况 1
1、材料与方法 3
2、结果与分析 5
3、讨论 5
文2:大通地区麦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7
1麦蚜的形态特征 7
2生活习性 8
4防治方法 9
5 参考 文献 9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我国甘肃和青海地区使用5种杀虫剂对麦蚜田间种群抗性监测情况
文1:我国甘肃和青海地区使用5种杀虫剂对麦蚜田间种群抗性监测情况
麦蚜是为害小麦、燕麦、大麦等作物的重要害虫。我国常见麦蚜种类主要有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Rondan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1]。麦蚜可通过刺吸小麦植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造成危害。此外,麦蚜分泌的蜜露还会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麦蚜取食还能传播麦类病毒病[2,3]
目前对麦蚜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及生物农药,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目前被广泛用于田间生产[4]。有机磷类杀虫剂通过抑制昆虫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碍乙酰胆碱的分解,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昆虫死亡。目前登记用于防治麦蚜的有机磷杀虫剂主要有敌敌畏、氧乐果、马拉硫磷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与有机磷杀虫剂相同,目前登记用于防治麦蚜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是抗蚜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具有触杀、胃毒作用的高效、低毒杀虫剂,通过影响昆虫的钠离子通道,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昆虫死亡。目前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蚜虫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有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等。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阻,使昆虫死亡。新烟碱类杀虫剂内吸性强,对刺吸式害虫防效好、持效期长。目前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蚜虫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有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5]
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杀虫药剂进行麦蚜防治,已导致多地麦蚜种群对杀虫剂产生了抗性[6,7,8,9,10]。对麦蚜田间种群的抗性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麦蚜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差异较大。于晓庆等[11]研究发现,2016年山东省阳谷县和汶上县的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田间种群对吡虫啉、氧乐果、溴氰菊酯、抗蚜威和氟啶虫胺腈均处于敏感水平,但是禾谷缢管蚜田间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而麦长管蚜对高效氯氰菊酯仍敏感。2015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对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新疆等20个省(区、市)的60个抗药性监测点的麦蚜抗性监测结果表明:河北故城、江苏东台、河南驻马店的禾谷缢管蚜田间种群对吡虫啉产生了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河北故城、河南驻马店的禾谷缢管蚜田间种群对抗蚜威、氧乐果、氟啶虫胺腈、啶虫脒等药剂仍处于敏感状态,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12]。2016年,Zuo等[13]报道了我国12个地区的禾谷缢管蚜田间种群对10种杀虫剂敏感性,其中山西太谷和河北保定种群对联苯菊酯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吉林白城和山东泰安种群对啶虫脒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山东淄博田间种群对吡虫啉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
研究明确麦蚜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对于精准选药防治麦蚜十分关键。本文对采自甘肃省和青海省的3个禾谷缢管蚜种群和4个麦长管蚜田间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进行了检测,为研究明确甘肃省和青海省的麦蚜田间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有效进行麦蚜防治及抗药性治理提供了基础。
1、材料与方法
供试昆虫
供试禾谷缢管蚜田间种群分别采自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34°75′N,106°13′E)、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35°50′N,103°00′E)、陇南市文县(32°95′N,104°68′E)。麦长管蚜田间种群分别采自甘肃省金昌市(38°50′N,102°18′E)、张掖市民乐县(38°43′N,100°82′E)、天水市甘谷县(34°73′N,105°33′E)以及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36°50′N,101°57′E)
麦蚜的室内饲养条件为25℃,光周期为17 h∶7 h(L∶D),相对湿度50%~70%。将采集的麦蚜田间种群在不接触任何药剂的情况下用水培麦苗饲养,麦蚜的饲养参考文献方法进行[14]。将采集的麦蚜田间种群首先隔离饲养2~3代,去除寄生的蚜茧蜂,然后置于养虫笼饲养。
供试原药
%吡虫啉(imidacloprid)原药、%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