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蜂缘蝽使用5种药剂防治室内和田间生物活性情况.docVIP

点蜂缘蝽使用5种药剂防治室内和田间生物活性情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点蜂缘蝽使用5种药剂防治室内和田间生物活性情况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点蜂缘蝽使用5种药剂防治室内和田间生物活性情况 1 公式1 4 公式2 4 2、结果与分析 4 5种药剂对点蜂缘蝽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4 文2:5种药剂防治杜鹃冠网蝽效果对比研究 6 1 材料与方法 7 4 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摘引言: 11 原创性声明(模板) 12 文章致谢(模板) 13 正文 点蜂缘蝽使用5种药剂防治室内和田间生物活性情况 文1:点蜂缘蝽使用5种药剂防治室内和田间生物活性情况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属半翅目(Hemiptera)蛛缘蝽科(Alydidae)。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云南、西藏和台湾等省区[1,2],东北大豆产区也时有发生[3]。国外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4,5]。点蜂缘蝽以危害豆科作物为主,也危害禾本科、十字花科、睡莲科等经济作物。若虫、成虫以吸食寄主的茎、叶、花、荚汁液的方式进行为害,造成植株卷曲生长,被害大豆植株不能正常落叶,籽粒不饱满,发育不良,形成瘪粒或有荚无粒(俗称“症青”)[6,7,8,9]。此外,点蜂缘蝽还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转移为害的同时可传播病毒,受害的地区往往伴随多种病害发生,如斑枯病、斑疹病等,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甚至绝收[2,10] 目前,国内外有关点蜂缘蝽的化学防治技术研究较少,仅见韩国针对防治点蜂缘蝽的杀虫剂已登记了17种[11],而我国尚无针对缘蝽类害虫登记的杀虫剂。文献中也曾有一些针对点蜂缘蝽田间防控技术的报道,但没有系统的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效评价。为了筛选出防治点蜂缘蝽的有效药剂及用量,本文选用25%噻虫嗪WG等5种常用较低毒杀虫剂,分别对点蜂缘蝽的低龄若虫(1~2龄)、老龄若虫(4~5龄)及成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并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为农业生产中有效防治该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供试虫源 供试虫源于2019年9月,采自河北省承德市承德镇小河西村(E118°4′20″,N40°58′0″),将虫源带回实验室,在温度25℃,光周期L∶D为16 h∶8 h条件下,用盆栽大豆植株(吉农38)作为寄主进行饲养,建立实验种群。 供试药剂 10%高效氯氰菊酯EC、25%噻虫嗪WG(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苦参碱AS(天津市恒源伟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螺虫乙酯SC(江苏省盐城利民文化有限公司),25%吡虫啉WP(山东省普鑫药业有限公司) 试验器材 养虫笼(50 cm×50 cm×45 cm)、养虫罐(直径9 cm,15 cm)、离心管(50 mL、5 mL)、3号昆虫针、昆虫镊、毛笔、烧杯、量筒(100 mL)、玻璃棒、移液枪及枪头、塑胶手套、脱脂棉、记号笔、气压式喷雾器、分析天平、硫酸纸等。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采用浸渍法分别对低龄若虫、老龄若虫及成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25%噻虫嗪WG分别对若虫、成虫设置4个质量浓度和5个质量浓度之外,其他药剂对各虫态分别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重复3次,以清水作对照[12]。将大小相近的新鲜豆荚(称重后)浸入药液20 s,取出自然晾干,将单个豆荚移入扎好通风孔的50 mL离心管,每个离心管中接经饥饿处理24 h后的5头成虫或10头若虫。分别施药24、48 h后观察各龄期死亡情况。轻轻触动点蜂缘蝽触角、头部、腹部和足等敏感部位,若无任何反应,认定为个体死亡。记录各处理死亡数量,计算死亡率、拟合回归方程、确定LC50值、95%置信区间、相关系数和相对毒力指数等参数。 田间防效试验 试验在吉林农业大学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基地进行,选择盛荚期盆栽大豆,每盆3株长势均一的大豆植株(无其他病虫草害)。分别对低龄若虫、老龄若虫和成虫进行田间防效试验。试验采用盆栽网罩接虫方式进行,盆口面积 m2,各处理间间隔1 m,随机区组排列。根据室内测定结果,选择3种药剂(25%噻虫嗪WG、25%吡虫啉WP、%螺虫乙酯SC),每种药剂设3个剂量梯度,每个剂量3次重复。25%噻虫嗪WG:低龄、、 g ,老龄、、 g ,成虫、、 g ;25%吡虫啉WP:低龄、、 g ,老龄、、 g ,成虫、、 g ;%螺虫乙酯SC:低龄、、 g ,老龄、、 g ,成虫、、 g ;以清水作对照。使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每盆施药量15 m L。施药3、7 d后分别调查剩余活虫数。根据观察结果计算死亡率和防效。 统计方法 相对毒力指数计算公式: 公式1 计算时以LC50或LD50值最大的药剂为标准药剂,其相对毒力指数为1。 田间防效计算公式: 公式2 2、结果与分析 5种药剂对点蜂缘蝽室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