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传播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地质学资料)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基于传播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地震预警科普宣传 2
一、地震预警科普的现状 2
(一)地震预警知识在地震科普中的缺位 3
(二)传播方式比较传统,较多依赖传统媒介 3
(三)传播内容过于专业晦涩 3
(四)科普宣传人员缺乏专业系统培训 4
二、传播对策及宣传方式研究 4
(一)新老结合,传播手段灵活多变 4
(二)长期进行地震预警科普,加大宣传频次 5
(三)明确科普宣传的对象,有针对地传播信息 5
(四)协同社会力量,加大传播力度 6
三、结语 6
文2:从传播学角度探讨淘宝体的扩散 6
一、源于人际传播的“亲” 7
二、向公共领域扩散的“淘宝体” 8
三、“淘宝体”向公共领域扩散的根源探析 10
参考文摘引言: 11
原创性声明(模板) 12
文章致谢(模板) 12
正文
基于传播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地质学资料)
文1:基于传播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地震预警科普宣传
地震是我国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自然灾害。据统计,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大陆不同灾种造成人员死亡数量中,地震造成人员死亡人数占54%。20世纪全球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7次,其中4次发生在我国[1]
作为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我国始终面临强烈地震的威胁。当前,虽然地震预测技术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但地震预警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已较为成熟。墨西哥、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用于地震预警系统的研发。我国地震预警系统研发的进展也成效显著,依托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和我省“十二五”防震减灾项目的实施,福建省地震局建成了综合的地震预警监测、处理和信息发布系统。
地震预警技术也在几次地震中受到实践的检验。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震源附近地震台站观测到的地震波初期信息,快速估计地震参数并预测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周边地区之前,发布各地地震动强度和到达时间等预警信息,使企业和公众能够提早采取地震应急处置措施,进而达到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目的[2]
地震预警并不是地震预报,预警时间只有短短的几秒到几十秒,如何在预警时间内采取正确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有赖于公众和企业对地震预警的了解和认识,有赖于地震预警科普工作的深入推广。
一、地震预警科普的现状
在我国,地震预警技术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随着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日益规范化,高铁、企业、学校开始陆续引入地震预警终端设施,但在地震来临时如何应用,普通公众是否能够及时读懂地震预警信息以及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该如何应对,都是地震科普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点工作。
(一)地震预警知识在地震科普中的缺位
地震科普工作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对于什么是地震、地震来临时该怎么办等地震常识性的问题,社会公众从书籍上和网络上都有所接触和了解,但对于地震预警知识的传播还相对较少。根据对厦门集美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两所高校的本科生的地震预警认知调查,仍有25%的学生对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不能正确区分[3],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地震预警知识的专门科普。
(二)传播方式比较传统,较多依赖传统媒介
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飞速提升,社会公众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为%。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亿GB,较2017年底增长%[4],受众群体的数字化和移动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但对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地震预警科普形式还相对较少,大部分的地震预警科普还停留在诸如分发宣传材料、制作展板、科普宣讲等传统的宣传方式上,其推广和普及大多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传播方式相对简单。
(三)传播内容过于专业晦涩
目前关于地震预警宣传内容相对枯燥,多以原理宣传和地震部门开展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工作展示为主,缺乏对实际功效和实际操作的全面宣传;还存在宣传概念不规范和混淆现象,对预警盲区科普界限的把握业界还存在争议,对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的紧急避震场所选择,逃生方式的问题还存在说法不一。
地震预警的内容大多以图片和文字为主,在这个读屏的时代显得有些难以被受众广泛接受和理解。地震局及其所属台站等部门的宣传工作还停留在散发资料、制作展板和挂图、制作专题网站等传统宣传手段上[5]
(四)科普宣传人员缺乏专业系统培训
从传播者的角度而言,目前,地震预警知识的科普宣传人员主要是研发地震预警技术的科研人员和科普工作者,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络病理论与黄褐斑(临床医学资料).doc
- 探讨小肺癌的临床诊治(临床医学资料).doc
- 探析痛风的防治进展(临床医学资料).doc
- 谈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临床医学资料).doc
- 研究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临床医学资料).doc
- 探讨中药熏蒸疗法的机理(临床医学资料).doc
- 浅谈临床治疗慢性肝炎药物应用进展(临床医学资料).doc
- 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疗效(临床医学资料).doc
- 探析适应性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中的作用(临床医学资料).doc
- 探析肛门直肠测压在慢传输便秘诊治中作用(临床医学资料).doc
- 论证提升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对策(电力工业资料).doc
- 基于水下探测进行光学成像系统研究(物理学资料).doc
- 基于找矿前景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山西省蒋家坪地区探索(地球物理学资料).doc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浅析针灸治疗小儿腹痛选穴规律(中医学资料).doc
- 分析探讨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骨化三醇药物治疗的效果(药学资料).doc
- 浅析摆脱旅游共享经济发展困境的对策(旅游资料).doc
- 浅谈水工混凝土中采用再生混凝土的可行性(水利水电工程资料).doc
- 浅析祁连山退化草地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方法(植物保护资料).doc
- 西瓜霜喷剂联合甲硝唑的应用对老年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口腔科学资料).doc
- 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运用(体育资料).doc
最近下载
- 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措施研究报告.docx VIP
- 2023年云南省劳动合同书电子版(5篇).doc VIP
- 医德医风考核表模板.pdf VIP
- 单证员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docx VIP
- 事业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5ppt课件.pptx VIP
- “任务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 VIP
- 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项目策划用户需求书.doc VIP
- 【教学创新大赛】《分子生物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pdf VIP
- 质量管理工具及其应用指导之2:理解组织及其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过程方法和策划类(雷泽佳编制2024A0).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