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共5篇)
第1篇: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
——6位讲演团成员从不同角度生动讲述他的感人事迹
对群众有爱心有耐心有职责心
叙永县群工局原局长:王仕桂
对群众特殊有爱心.始终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筅对群众特殊有耐心.始终带着真情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疾苦筅对群众特殊有职责心.始终坚强群众利益至上.有着大义担当的为民情怀
晓刚是我多年的同事。我在水尾镇当镇长.他是书记;我当县群工局局长.他是分管副县长。
他常说:“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的情就有多深。”
过去的水尾.全镇有60多名五保老人.散居在各村。有一次.晓刚到村走访.了解到保险村80多岁的五保老人王永清无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经常饱一顿饿一顿.感到非常心酸.自责没有做好困难群众的工作。
为了让全镇五保老人能安享晚年.晓刚在办公会上提出修建敬老院.但次别领导不赞成:财政穷得叮当响.县上又没硬性要求.何必没事找事干?晓刚说:“如果我们的父母过这样的生活.我们怎么要?”一句话说得大家哑口无言。在他的努力下.一座占地5亩、投资150万元的敬老院建成.全镇五保老人实现了集中供养。
1 搬进敬老院那天.王永清老人紧紧握住晓刚的手:“没有敬老院.我们可能一辈子住在山旮旯里.死了也没人晓得。”当晓刚因病去世的消息传到敬老院.王永清老泪纵横.哭着喊着.要看他最后一眼.送他最后一程。
在晓刚眼里.群众的事.都是大事。他办公室的门永远都是开着的.群众找他办事.总是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不要慌.慢慢讲.我好给你做笔记”。这是他接待群众的第一句话。
“保险村不通公路.一定要去看看”.“王小强的儿子考上大学.学费还差2000元……”晓刚的“民情日记”记录了群众的点点滴滴。在水尾工作5年.他写了40多本笔记、100多万字.困难群众的事.没有他不知道的。
2010年4月.两河镇老沟头煤矿.拖欠近200名江苏籍民工工资.民工要到省进京上访。分管信访的晓刚副县长积极性地接待了他们.郑重许诺给他们协调解决。晓刚给工作组提出要求:“民工衣锦还乡不容易.我们要千方百计辅助他们拿到被拖欠的工资。”
由于业主极不配合.民工又认为政府可能会袒护企业.为防止事态扩大.晓刚和工作组的同志.一边劝导上访的民工.一边要求相关部分督促企业兑现工资.两天一夜没合过眼。当民工拿到工资.坐上政府组织的免费大巴.即将返乡时.大家连声道谢、热泪盈眶.而晓刚却累得站不稳了。
第一次爬上大尖山的爱民书记
叙永县水尾镇保险村村委会主任:高泽友
他说.大家一起努力.争取明年把路修到大山顶上去筅他说.群众的事没有小事.一定不能打马虎筅他说.不必谢我.这是我该做的
我们村坐落在水尾四大高山中的大尖山、牛心山和鸡罩山。大尖山四周都是悬崖绝壁.村民下山.全靠抓住祖辈们用錾子凿出来的“手扒窝”.踩着崖壁上冒出来的石头一点一点往下移。有村民因为突发急病得不到及时救治.死在了下山的滑竿上.加上摔下悬崖死亡的.不下10人。
当时.其他村都通了公路.唯独我们村一寸公路都没得.更不要说把满山满岭的竹木运出山去卖钱。2005年秋天.一些村民带着怨气找到杜书记.“你们政府究竟还管不论我们的死活.这条路到底要哪辈子才修得起?”了解到群众对修路的渴望.杜书记说:“老乡你们受苦了.我一定尽全力帮你们修通这条路。”
接下来一次月.杜书记白天上岩考察.晚上组织大家开会协调。2005年底.公路破土动工了.经过4次多月艰难的施工.保险村祖祖辈辈盼星星、盼月亮.做梦都要到的公路.终于修起了……通车那天.村民都争着向杜书记说感谢的话.连平时都不大出门的80多岁的老人也拄着拐杖、眼泪巴沙地拉着杜书记的手。杜书记却说.“不必谢我.这是我该做的.你们村的条件还很差.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争取再用一年时间.把路修到大山顶
3 上去。”
说话算话.2006年11月4日.他定好去勘察最难啃的硬骨头——大尖山公路线路。早上7点多.我们刚进山未几.就下起了大雨。山上滑得很.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滚下悬崖。他踩着脚下的乱石头.扒开比人还高的藤藤网网.艰难地往上爬。在一次叫雷打岩的悬崖.七八层楼高的崖壁上.根本连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最后.是山上的群众把粗麻绳甩下来.捆在杜书记腰上.连拉带扯.磕磕碰碰地才爬了上去。
下午4点多.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这次浑身湿透、满身是泥、第一次爬上大尖山的镇党委书记.出现在了他们面前。村里一次老人拉到我说:“这次就是你说的书记?你莫豁我的不是.哪有当官的像他这副农民样?”
在他的关心下.我们村2009年社社都通了公路。现在.大山里的竹笋、竹材、水果被大车小车拉出了山.单是竹子一个的收入.少的有两三万.多的有十多万.老庶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援藏两年.他越来越像乡城人
叙永县旅游局局长:余胜久
初到藏区.他在宿舍为思乡的援藏干部做家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