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病案分析.docx

《方剂学》病案分析.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剂学》病案分析 PAGE PAGE 1 姓名: 学号: 班级: 病案1 杜某,男,35岁。咳嗽、气喘5年,加重3天。 5年前,每到冬季咳喘复发,屡治效果不佳。10月13日起又因感冒而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不通,喘咳加重,及至伏坐,喘不得卧,纳差,大便微干,小便清长。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及处方分析。 诊断:外寒内饮证。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味。麻黄12克、白芍12克、桂枝12克、干姜9克、半夏9克、细辛 3克、五味子12克、杏仁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3剂。 处方分析:宿喘之体,冒寒引发,且身无汗,为寒邪袭表,卫阳不虚, 乃属外寒内饮为患。投用小青龙汤加味,以外解表寒,里化肺饮,表里同治。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五味子、白芍意在制约麻、桂,不致过耗肺气而敛肺止咳;干姜、半夏配麻、桂温化寒饮,降气平喘。加杏仁、桔梗,宣降开肺,喘咳当平。 病案2 张某,男,45岁。反复高热不退。2年前始发热,反复高烧近2年。每于发热前先发冷,继则发热,体温39℃以上。西医查找不出病因、病灶,抗生素治疗2~3天热退,过一周余仍发作如前。查患者二便、心肺均正常,只见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弦。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及处方分析。 诊断:少阳证。 治法: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柴胡22克,黄芩12克,半夏9克,党参12克,青蒿12克,白薇12克,生地9克。 处方分析:本病例为典型的少阳证寒热往来,故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因病程过久,多次发热而伤阴,故加青蒿以清深入骨间阴分之邪;白薇凉血清热,治发热定时;生地甘寒益阴,清热降火。 病案3 患者,男,56岁。因暑夏某夜晚露宿,天气突变,未及时加被,晨起后腹泻三次,继则脘腹疼痛,喜温欲按,口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及处方分析。 诊断:中焦虚寒证。 治法:温中散寒,益气健脾。 方药:理中丸。干姜9g,人参9g,白术9g,炙甘草9g。 处方分析:方中干姜大辛大热,直入脾胃,为温中祛寒,振奋脾阳之要药,为君药。人参甘而微温,补气健脾,促进运化,为臣药。君臣相合,甘温辛热,温补阳气。白术苦温,健脾燥湿,配人参复脾运而正升降,为佐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兼和诸药,为使药。 病案4 陈某,女,30岁。小便不禁5日。5天来,小便时时流出,动则加重,尿频,阴部坠胀难忍。气短,乏力,咳嗽,纳差。面色恍白,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及处方分析。 诊断:脾肺气虚证。 治法:补益脾肺。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太子参50克、山药50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12克、炒知母9克、甘草3克、巴戟天12克、升麻3克、柴胡3克、鸡内金9克、陈皮6克、黄芪50克。 处方分析:患者气短乏力,咳嗽,纳差,阴部坠胀,舌淡,脉细弱,为脾肺气虚之候。脾肺两虚,气虚不固,故小便不禁。在清醒状态下,尿液流出而不能自控,属小便不禁病。纳差及咳嗽,舌淡脉弱等为脾肺气虚证的辨证要点。用补益脾肺之法,使脾肺气固,津液能约,而小便不禁愈。可兼服六味地黄丸,是精化气,气有源,疗效更佳。 病案5 赵某,女,38岁,情志郁抑不畅,自诉喉中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咳而有痰,舌苔白润,脉弦滑。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及处方分析。 诊断:七情郁结,痰气互结之梅核气。 治法: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处方:半夏12g 厚朴9g 茯苓12g 生姜15g 苏叶6g 水煎服。 处方分析:方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半夏之散结降逆,有助于厚朴理气;厚朴之理气燥湿,有助于半夏化痰,一化痰结,一行气滞,两者相配,痰气并治。生姜辛温散结,降逆消痰,助半夏化痰散结,和胃止呕,并解半夏之毒。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俾湿去脾健,则痰无由生。苏叶芳香疏散,协厚朴开郁散结。诸药相合,共奏散结行滞,降逆化痰之功。 病案6 田某,男,56岁。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多,常服降压药。头晕,失眠时有发生。1个月前,左侧上下肢活动不灵活,麻木感,行动不便。近日心中烦闷,愁眉易怒,口中干燥,耳鸣,时有盗汗。检查:血压170/110mmHg,左侧基底节脑梗死。舌红暗,无苔,脉细弦数。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方药及处方分析。 诊断:中风(肝肾阴虚,风阳亢动) 治则: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玄参12克、天冬12克、牡蛎15克、代赭石15克、牛膝12克、川楝子10克、白芍15克、麦芽15克、茵陈12克、钩藤12克、知母10克、夏枯草15克。每日1剂。 处方分析: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

文档评论(0)

k12教育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专注于k12教育,英语四级考试培训,本人是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专注软件工程计算机专业,也可承接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Java开发,Python程序开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