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舆论是一种魅力
——《公众舆论》(李普曼)读后感 广告1201徐佳佳
每次读一本书,我都喜欢先去了解这本书的作者。李普曼(1889- 1974),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60年的卓越新闻工作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新闻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其实对于我这个刚刚入新闻学门的人来说,李普曼是很陌生的,可是李普曼这个名字对于学新闻的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因为他对新闻界的贡献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至于其后很多的学者所提出的理论无不渗透着他的观念。李普曼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公众舆论》,这部著作诞生于1922年,虽时隔近一个世纪,但不论什么时候重读,依然为之震撼、为之动容,深感启迪。他用多年从事新闻评论的敏锐的政治触觉,用从事作家的对文字的灵动驾驭,以及对新闻事件的烂熟于心和历史把握,成就了这部传播学领域里的经典著作。可能,这也是老师叫我们选读它的原因吧。
看这本《公众舆论》其实一开始带着是目的性去读它的,不是说为了兴趣,为了了解去读,所以一开始就去了解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主要分为八个部分,二十八个章节,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有关公众舆论的相关知识,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它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想看电视剧,偶尔会想去看分集介绍,然后再去看电视剧,然后发现也就这样,然后放弃对这电视剧的追求。因为我接下去要做的就是这种类似的事情,我怕对《公众舆论》失去兴趣。幸好,一本经典总有它的魅力之处,无关主题,仅仅是一种文字的光华。
这本书很多比喻,真心的,很幽默。让整本书减少了枯燥。像第十章第八节:“它们对我的作用就是让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分类取样是多么的困难,而我们又是多么地喜欢用一小块黄油去涂抹整个宇宙。” 第十四章第一节:“因为象征本身不特指任何事务,可供选择的象征总是数量众多,如果我们面对竞相吸引我们注意力的象征时完全犹豫不决,就会像那头等距离站在两捆干草之间的驴子一样,最后饥饿而死。”生动的文字,也让我对舆论,这种神奇的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摧毁一个商业帝国的神秘之力。
当然,这本书也有很多让我真的很想跳过去的东西。我高中是文科生,对西方很多历史都一无所知,加上时空的差距,让我读起来真的非常的痛苦。我不知道赖特上校是谁,也不了解十四点和平纲领,对基尔特社会主义更是知之甚少。更加无奈的是,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西方作家的思维原因,本书的很多叙述上下是不连贯的,常常前一句说这个事情,下一句就跳到另外的意思上去了,而且指代经常不明,需要我花很多时间回头看和辨认!
举一个例子:
第九章第一节:“事实上,任何学科的专门知识都在成倍地增加我们打算发现的东西,使我们降低期望值的习惯。在昏昏噩噩之辈看来,什么事情都是如出一辙,生活不过是一本流水账,而在专业人员看来,事物全都各具特色。”有谁能告诉我,这前后两句有什么关系吗?它们因何组织在一起? 总之,大一,我无论读哪一本西方的学术著作,这个问题好像都存在,可能我还没有习惯这样的阅读和思维。
《公众舆论》我想重点词应该就是舆论。。在《新闻学导论》的学习中又得知了“舆论”的定义,即: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每次老师在讲舆论的时候,我总在想,舆论和八卦和路边上大妈的聊天是不是特别的相近。而读过这本书后,我才晓得,自己口中的“舆论”和李普曼所称的“舆论”是有质和量的区别。舆论其实是无数个性衍生出来的,表面上看起来是一股洪流,其实细看各个支流还是保持着本色,只不过是一齐在向同一个目的地流淌。而更奇妙的是,它是“洪”流,它虚空无形但却具有举足轻重、左右社会的力量。
上面我有讲到,这本书共有八部分,我是没有这个能力把每个部分都讲述一遍,我就讲我最了解,也最接近我们现实生活的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研究的是成见。分为成见、作为屏蔽的成见、盲点及其价值、规则及其敌人、发现成见五章。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根植在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中的观念。我想每个人在生活或者人生总总有对别人对事件,不可避免的成见。它仿佛天生一般,和贪婪,嫉妒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像现在比较普遍的外来务工者,可能你看到过一个外来务工者的犯罪分子,当有人提起什么不好的事情像小偷,可能你脑子里的第一印象就是外地人。成见是必然会存在的,可其实它并不是天生的,后天经历对成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3款北京现代胜达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消防救援队伍辖区熟悉与实战演练规定 .pdf VIP
-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纵横关联逻辑梳理表.pdf VIP
-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精品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全一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pptx VIP
- (word完整版)高考3500词汇表(带音标) .pdf
- 【某段新建二级公路的初步设计14000字】.docx
- 重症肺炎纤支镜护理查房.pptx
- 来料验收、退货报告模板.docx
-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我和我的同伴 《我很诚实》第一课时说课.ppt
- 中医文化宣传PPT模板.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