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一课《春》资料汇编
文学常识
1.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
后长期被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 日—1948年8月12 日),原
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其散文集主要有《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你我》等。有《背影》、《匆匆》、《春》、《荷塘月色》等名篇先后选
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人物评价:
“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近代诗人郁达夫评)
“朱自清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近代散文家李广田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
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评)
“同朱自清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存、朴素……他文如其人,
风华从朴素中来,幽默从忠厚中来,腆厚从平淡中来。”(现代教育家、作家杨振声评)
3.创作背景: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
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
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在
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昂扬乐观、
积极进取的心态。
内容主题
作品以“春”贯穿全篇,按“总-分-总”结构展开,由盼春、绘春、
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和 语 文 在 一 起 七 (上 ) 课 内 资 料 汇 编
开篇突出对春的企盼与渴望,接下来,在主体部分“绘春”中精心组
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五幅生机勃勃、
朗润明美的画面;最后,以排比式的歌颂作结。全文不仅表现了作者
对“春”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更颂扬了那些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
奋进向前的人们。
写作技巧
《春》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多角度地描绘春光。反复、排比、比喻、
拟人、引用……各种修辞手法纷至沓来。在具体描绘时,物与人,声
与色,动与静,正面与侧面,角度多变却层次井然,浑然一体,情景
交融地从不同角度描绘春天,表现对春的强烈感情。
关键字词
嗡(wēng):象声词。飞机~~响。蜜蜂~~地飞。
朗润(lǎng rùn):1 明亮润泽。2 爽朗温和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1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
部,使物像鲜明。 2 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jìng mò): 1 人不说话,不出声音。2 恭敬庄严地肃立,多
和 语 文 在 一 起 七 (上 ) 课 内 资 料 汇 编
表示哀悼。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
打扮得十分艳丽。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2 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
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下面哪句诗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2 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浅草才能没马蹄
C.草色遥看近却无 D.风吹草低见牛羊
3. “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4. “春花图”中写春花的顺序是什么,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2
分)
5.“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和 语 文 在 一 起 七 (上 ) 课 内 资 料 汇 编
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