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环境下河西走廊水资源脆弱性研究.pdfVIP

变化环境下河西走廊水资源脆弱性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谢 致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三年的硕士求学即将完成。论文成果的收获,与诸多师长、 家人、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是分不开的。这里我要衷心感谢他们,他们的关心和 帮助将永远激励着我。 本文是在导师张士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构思取材、技术难 题的解决到论文的撰写、审阅和修改,都凝聚了张老师的汗水与心血。在这里我要向 我的导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张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造诣、勤奋的工作 精神和谦逊随和的待人态度时时刻刻感染并激励着我。三年来,张老师不仅在学习和 科研上给予我大力支持与指导,同时在生活上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使我感念 至深。谨在此再次致上我深深的谢意! 感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重点实验室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特别感谢刘昌明先生、 康跃虎研究员、宋献方研究员、于静洁研究员等给予我的关怀与指导。 感谢陈俊旭师兄、廖强师弟和李智飞师弟给予的宝贵意见和帮助。 感谢地理科学馆410 办公室张兵师兄、于一雷师兄、孙向民师兄、宋淑红师姐、 孙振宇师姐、王文佳师姐在工作学习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王亚俊、房茜、邢博、唐婷、李婷婷、王亚琴、李玲、陈睿智、徐永亮、王 志勇、朱龙腾等同级好友。感谢2010 级808 班的同学们。 二十年的求学生涯即将结束,应该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兄弟和亲友们多年来为我 的成长、进步所付出的一切,还要特别感谢不同阶段给予我鼓励的各位老师,硕士导 师张士锋,大学老师李鸿雁、段长春,高中班主任成志辉、杜改灵老师,还有我的小 学班主任王运珍老师,他们质朴的关怀是激励我不断进步的动力,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唯有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来报答。 1 摘要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的明显增强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干旱半干旱地区降 水稀少,蒸发强烈,属于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极度敏感区。进行变 化环境下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对于理解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水资源系统三者之 间相互驱动机制及其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能够为变化环境下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适 应性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本文选择具有长期研究基础的河西走廊为典型研究区,阐明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利用 50 多年来的实测水文、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参数检验等时间 序列分析方法,分析了区域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径流序列的变化特征,为流域后期的水资 源脆弱性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在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水资源系统影响后,本文建立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 资源脆弱评价模型:利用 “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 )概念模型和层次分析法 (AHP )建 立水资源脆弱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加权法计算不同地区水资 源脆弱度值。以2010 年为现状年,2003 年为历史年份,并通过相关规划获得指标值,预测2020 年区域水资源脆弱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水资源相关保护政策和规划实施后,研究区水资源脆弱 度降低,分析各指标发现,干旱指数、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量、缺水率和亩均无效水分比为区 域水资源脆弱的主驱动因子。最后,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脆弱的水资源环境以及环境变化的不确 定性,基于 “供需双端”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模式提出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适应性 管理对策。分析结果表明,疏勒河和黑河流域应以需水端管理为主,而石羊河流域应实行以供水 端管理为主,需水端管理为辅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模式。对适应性管理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进一 步评估显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脆弱度下降最大,其次为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水资源脆弱度值 下降最少。流域水资源量的丰富程度和人口密度决定了水资源系统的最低脆弱状态。 论文通过对变化环境下河西走廊水资源脆弱性评估,说明其脆弱事实及变化趋势,是对研究 区相关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规划成果的检验。为进一步降低区域水资源脆弱度、实现人 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及时调整区域相关规划内容。研究成果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具 有重要实用价值。 关键词:河西走廊,水资源脆弱性,变化环境,指标体系,适应性管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