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语文《桃花源记》.pdfVIP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语文《桃花源记》.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语文《桃花源记》 为帮助各位考生备战教师面试,中公教师网整理了各学科教师面试试讲答辩语音示范, 以下是初中语文《桃花源记》试讲答辩,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面试备课纸】 【语音示范】 【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大意并掌握个别字词的含义及用法,掌握虚实结合的手法。 2.通过评析课文,感受文章所传递的韵味,提升对于文言类文章的感知能力。 3.体会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和渴望及对于人民理想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虚实结合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和渴望及对于人民理想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吟诵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文学语言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法国着名文学家莫泊桑曾经说过,今天在实践中证明的东西,就是过 去在想象中存在的东西,现代儿童作家冰心告诉我们,想象就是诗人的过程,那么远在千年 之前的五柳先生陶渊明,他是如果发挥想象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记》,领略不 一样的想象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疏通句读,初知文意) 1.大声朗读,圈画不理解的问句和个别词语并反馈。 教师明确:重点讲解“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2.分段吟诵,概述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师明确:课文讲述了一位渔人偶然误入了一个和谐自然的村庄但后人无从找寻的故 事。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1.小组讨论,选择其中一个任务进行分析。 A.重点分析桃花源内景状况,分析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桃花源。 B.诗人从真实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身份出发,又勾勒了虚构的景象,接着又以刘子骥等真 实姓名收尾,这样的行文安排有何意义和作用?(制作任务卡,学生自主挑选)。 教师明确: A. “豁然开朗”是对桃花源的初步印象,风俗淳朴,人们安居乐业,自由幸福,热情好 客,淳朴真诚。 B.作者始终注意了把虚构与现实结合起来,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是虚构的,情节是离奇 的,作者却是用写实手法描写,使人感到桃花源真实存在,虚实结合是将抽象与具体紧密相 连,加强行文的真实与想象。 (四)小组活动,深化中心 戏剧表演:可供选择主题:发现桃花源、桃花源之旅、再寻桃花源。 (五)小结升华,任务预备 1.系统归纳本课已学知识,回顾所学。 2.情感升华本课所传递的思想,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和渴望及对于人民理想生活的向 往,也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对于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向往生活所付出的努力。 五、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桃花源记》答辩 问题:教师范读具有重要作用,请你朗读第一至二自然段。 【参考答案】 谢谢考官的提问!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朗读时注意停顿和重音,且富有情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各位考官! 更多关于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详细资讯请随时关注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网

文档评论(0)

lcmynlzq52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