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一、填空(20分,每空 1分) 1.34×7这个算式能够读作( ),也能够读作( ). 2.78÷3这个算式能够读作( ),也能够读作( ). 3.2米=( )分米 70厘米=( )分米 4.6000米=( )千米 4000 千克=( )吨 5.60分米=( )厘米 3吨=( )千克 6.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红 6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 ),4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 7. 里面有( )个 ,5 个( )是 . 8.在□里填上“>”、“<”或“=” 23×0□23+0②32×2□76 ③67厘米□7分米④989克□1千克 二、判断对错,对的在()中打√,错的打×(12分) 1.0÷17=0×18.() 2.任何数除0都得0.() 3.30毫米=3分米.() 4.6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等于这个数的6倍.() 5.把1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了这些糖 的. 6.一个数除以7,商是13,余数是5,这个数是98.() 三、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8分) 第1页/共4页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它比宽长3厘米,这个长方 形的周长是(). ①36厘米②42厘米③54厘米 2.9310÷7这道除法算式,当被除数增加4个7,不用计算 就知道商一定增加(). 4②7③28 3.有一道一位数除四位数的除法算式,如果被除数的最高 位是5,除数是3,那么它的商是()位数. 4②3③2 4.果园里有桃树68棵,梨树是桃树的一半,梨树有多少棵? 列式为:() 68×2②68+68③68÷2 四、计算(30分) 1.口算(6分) 0×2÷6277÷7213×34+6×9 2.计算下面各题:(12分) 3.用递等式计算(12分) 3024÷6+38×7②(2085+960)÷5 ③6732÷(528-525)④246×8+7806÷6 五、列式计算(5分) 1.一个数的7倍是1722,这个数是多少? 2.4除712得多少? 第2页/共4页 六、应用题(25分) 1.同学们去春游,三年级去了60人,六年级去的人数是三 年级的2倍,一共去了多少人? 2.服饰厂要加工8000套服饰,已经加工了4500套,剩下 的要5天加工完,平均每日要加工多少套? 3.张奶奶锻炼身体,每日绕着边长为200米的正方形操场 跑5圈,她每日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实时传达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读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4.一个长方形花园,长34米,宽比长少4米,在这个花园 的四周要种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 着素质教育的展开,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挡学生能 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呕心沥血。其实,只需应用适当,“死记 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 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书先生”唯恐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第3页/共4页 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 是让国人仰慕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 观点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 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识、有品德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实的“教师”之意,倒是与现在“先生”的称呼更靠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识 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录,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5.弟弟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72页,比没看的多63页,看的页 数是没看的几倍? 第4页/共4页

文档评论(0)

187****36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