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docx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吟”这种古诗体式的基本特点,了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相关背景。 2、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能力目标 学会有条理地鉴赏诗歌描绘的画面。 德育目标 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教学重点: 鉴赏梦游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基本特点,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鉴赏梦游意境。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坛上,有一位著名的人物,他的诗作,读来如滔天之巨浪,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如驰骋之骏马,洒脱自在,豪放不羁。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如此诗意地评价他:“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就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的确是个奇男子,他用生花妙笔,留下了无数奇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奇文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 1、“留别”——离别时写给朋友。 2、如何理解“吟”字? 吟,与《琵琶行》中的“行”,《长恨歌》中的“歌”一样,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较为自由,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 3、“梦游天姥”——记述一次梦境,游历天姥。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 1 \* GB4 ㈠教师范读,学生注意: 用心感受梦境特征; 2、用课文语句回答: = 1 \* GB3 ①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 2 \* GB3 ②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3 \* GB3 ③揭示全诗主旨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2 \* GB4 ㈡试用几个词概括各段内容。 梦之由——梦之境——梦之感 读第一段,品天姥山特征 齐读本段,思考: 天姥山有什么特点使它魅力无穷,吸引诗人去游历呢?请用一二个词语概括。——高大雄伟 2、总结:区区两行文字,便已让我们感受到了天姥山的高峻巍峨,产生了无限向往之情。下面让我们步入李白的梦境,随着诗人一同去感受、去欣赏那奇妙的旅程。 五、品第二段,赏画面 1、指导: 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为划分的依据,除去段末写梦醒时分的四句,本段可分成四幅图画: ——月夜渡湖、黎明登山、山中夜景、洞中仙境 仿照示例,赏析画面意境 = 1 \* GB3 ①示例: 这是一幅清幽雅致的月夜剡溪图。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鸣,景色十分幽雅。诗人的心情也是轻松、愉悦的。 = 2 \* GB3 ②分小组完成,学生先独立思考写作,然后交流。 边赏析边指导学生诵读,感受梦境的奇妙 第一幅画面 月夜渡湖 读出急切之情、清新之感 第二幅画面 黎明登山 读出豪迈之情 第三幅画面 山中夜景 读出神秘之感、紧张之情 第四幅画面 洞中仙境 读出惊叹之感、激动之情 4、自由朗读本段,再次感受这奇幻多姿的梦境 5、总结技巧,感受浪漫主义诗风 这么美妙的梦境,怎一个“奇”字了得,怎一个“妙”字了得!我们不得不佩服李白如此奇特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铸就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有人以“咯血”打比方,借以说明李白、杜甫和李商隐的诗风。杜甫咯血吐出的是血痂(因为杜甫心中承载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李商隐咯血,应该用白色的绢接着,洇开的是意象(借以说明李商隐诗歌的朦胧);而李白咯血,逆风也会腥膻十万里(生动地说明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品第三段,悟主旨 1、诗人在奇妙的梦境中可以自由翱翔,在现实中他又是怎样的境遇呢? 背景介绍:李白早年就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广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唐玄宗只不过是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于是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留别”诗,一吐胸中块垒! 李白曾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本应是一只大鹏鸟,但还没来得及振动羽翼,就已经铩羽而归。面对惨淡的现实,诗人屈从折服了吗? 自由诵读第三段,用文中原句回答。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一主旨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