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课件2 (2).ppt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课件2 (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 1、了解孟子其人及其思想观点。 2、积累有关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3、体会《孟子见梁惠王》一文中体现的儒家的“仁政”的观点。 4、评价孟子的“义利观”及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学习目标 孟子名 ,字 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 并尊称他为 , 《孟子》是记录孟子 、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轲 子舆 战国 孔孟 亚圣 仁政 民贵君轻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约前372~前289 )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乱世中的哲思 子不学,断机杼。 昔孟母,择邻处; 童年 孟子名轲,邹人( 今 山东邹县 ),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 ,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 孟子长大后,被孔 子的儒家思想所吸 引,于是决定离开邹 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 深造,其老师正是孔 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 。 通过学习,孟子认为 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 伟大的人,于是他立 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是到了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一、文言知识积累: 1.读准字音 叟( sǒu ) 庶(shù )人 万乘(shèng)弑(shì) 不夺不餍(yàn)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2、读懂文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叟:对老人的尊称 亦:句首助词,无义 有以:有…..的办法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将有对我国有‘利’的办法吗?” 译文: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