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交叉小径的花园到迷舟看叙事的迷宫(文史论文)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从交叉小径的花园到迷舟看叙事的迷宫 1
一、战乱的背景 2
二、时间、存在与人生 3
三、“迷宫”中来回折返 5
四、 结语 5
注释 6
文2:走出叙事的迷宫狂人日记文本分析 6
一、小序与主体的对抗 6
二、狂人视角的复调品格 9
参考文摘引言: 12
原创性声明(模板) 13
文章致谢(模板) 13
正文
从交叉小径的花园到迷舟看叙事的迷宫(文史论文)
文1:从交叉小径的花园到迷舟看叙事的迷宫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作品形式涉及广泛,互相说明、互相补充,成为博尔赫斯整体。因为其深刻的内涵、娴熟的技巧和独创的风格, 当之无愧地成为“作家们的作家”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博尔赫斯与其他现代主义、后现代作家在中国的“旅行”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大部分体现在1985年后的先锋文学作家的作品上,其中,又以格非的作品最为显著。王央乐翻译、1983年出版的《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近乎成为一代先锋派作家的“圣经”。格非在《塞壬的歌声》中心怀崇敬地写道:“中世纪有了但丁就有了一切,同样,卡夫卡和博尔赫斯的存在为20世纪的文学挽回了尊严。”①从格非对博尔赫斯如此评价,我们也不难看出博对其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但中国作家并不是一味的东施效颦,而是上升到了消化吸收,更加代表了这些作家对国家的热爱和赤诚。
本文试图从博尔赫斯的《交》和格非的《迷舟》出发,以这两篇后现代文学的代表小说为载体,对两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哲学思想,特别是对它们独特的迷宫式的叙事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其共性,探讨“迷宫式”的人生,如何发展自我。
一、战乱的背景
《交》和《迷》这两篇小说分别创作于1941年和1987年,不约而同赋予了作品战争的背景,前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者是北伐战争,两位作家使用充满硝烟的背景叙述并非巧合。
在《交》开始,博尔赫斯将故事设置在一战,主人公是中国人,被德国招募为间谍。读者从一开始就知晓,主人公俞琛必须发送一份情报给德国上司,而另一位英国密探正跟踪他;读者同样知晓,间谍逃跑时拜访了老汉学家,向他诉说了自己一位祖先的神奇著作;最后出人意料,他把汉学家杀了。直到文章最后,作者才透露情报只有三个字——阿尔贝,它既是汉学家的名字,又是英国炮队集结的一个叫阿尔贝的法国小城市的名字。为了传送情报,间谍只好杀害与该城市同名的某个人。而故事更有意思的还在于它的种种巧合:中国人是间谍,被害者又是汉学家,汉学家用其毕生精力研究的是中国最传统的著作,并且是唯一能够解读著作背后寓意的人。博尔赫斯自己评价这部小说时说,读者将亲眼经历“一次犯罪的过程及准备活动,读者不会不知道这次犯罪的动机,但却不理解——在我看来是这样——直到最后一段才会明白”。同样在《迷舟》中,作者以战士萧死亡头七天发生的事情,在叙事中夹杂了萧执行任务以及萧与杏的情感两条线索。此外,两篇文章在故事开头都有一段引文,虽然只用了寥寥几行字,却给读者交代了故事的具体时间:“第二十二页上,可以读到这样一段记载,十三个团的英军,原计划于1916年7月24日向塞勒—蒙淘朋一线发起进攻……”(《交》)“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北伐军先头部队突然出现在兰江两岸。”(《迷舟》)②
两位作家以战争为背景,如同观看灾难战争大片,在故事还未发生前,惊恐、畏惧、紧张的氛围油然而生。不仅是在创作时代背景,在《交》和《迷》两部作品的母题方面,也体现着两位作家关于人生存在的哲学思考。
二、时间、存在与人生
正如格非评价博尔赫斯:“在博尔赫斯看来,全部科学、历史学和社会学所建立起来的空间宇宙都是不真实的,他要另外建立一个宇宙,论文发表书籍和幻想是构建它的基本材料。时间是这个宇宙唯一的魔法师和主宰。现实科学和历史学貌似能够解释作为人的一切,但唯独不能解释人的命运。”③博尔赫斯小说独特性的逻辑起点,都与他对时间的认识有关。
一战后,博尔赫斯于剑桥大学深造,他接触了休谟、叔本华和尼采等人的哲学和卡莱尔、王尔德等人的作品,受到了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人生在世犹如坠入迷宫,既辨不清方向,也找不到出口。带有神秘色彩的意象如镜子、迷宫、月光连同时间、怀疑、孤独等母题不断出现与重复,钉上了明显的先锋派的标签。博尔赫斯把他对时间与存在的哲学思考,将时间的过去、现在、将来交融在一起,在不同空间中并存的观念,都渗入小说的形式运用中,例如:“我将我的有岔路的花园留给各种不同的(而不是所有的)将来。”“在某些时间中你存在,而我不存在;在另一些时间里,我存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