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ppt课件第二十六章-颅内压增高.ppt

外科护理学ppt课件第二十六章-颅内压增高.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二十六章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1. 识记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病因和分类 2. 领会颅内压增高的特征性表现,理解脑疝 的临床表现。领会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3. 应用护理程序对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病人的急救处理 4. 应用护理程序对防止颅内压骤然增高的措施和颅内压增高的重点观察内容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成人正常的颅内压为70~200mmH2O(0.7~2.0kPa),儿童正常的颅内压为50~100mmH2O(0.5~1.0kPa)。 当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使颅内压持续高于200mmH2O(2.0kPa)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病因】 1、脑水肿 2、颅内占位性病变 3、脑积水 4、脑血管扩张 5、凹陷性颅骨骨折 【分类】 1.根据病因不同,颅内压增高可分为弥漫性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颅内压增高。 2.根据病情发展的快慢,颅内压增高可分为急性颅内压增高、亚急性颅内压增高和慢性颅内压增高三类。 【病理生理】 1.颅内压的调节 颅腔容积是固定不变的,约为1400~1500ml。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血液。颅内压的调整主要依靠脑脊液的增减。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下降、脑缺血和脑死亡 (2)脑疝 (3)脑水肿 (4)库欣(Cushing)反应 (5)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6)神经源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1)头痛 (2)呕吐 (3)视神经乳头水肿 2.生命休征改变 3.意识障碍 4.脑疝的表现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2.腰椎穿刺 【治疗原则】 降低颅内压,明确诊断,及时消除病因,全面对症治疗。 1.脱水治疗 2.激素治疗 3.抗感染治疗 4.过度换气 5.冬眠低温疗法 6.对症治疗 7.手术治疗 8.脑疝的处理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一般情况 加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致颅内压急骤升高的相关因素 2.身体状况 局部 全身 辅助检查 3.心理-社会评估 二、护理诊断 1.疼痛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3. 有感染与损伤的危险 3.潜在并发症:脑疝、胃肠道出血等 三、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缓解疼痛 3.维持正常的体液容量 4.防止颅内压升高护理 5.控制高热 6.脑疝的急救与护理 7.脑室引流的护理 四、健康教育 1.存在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因素相关疾病的病人应及时就诊,消除相关因素。 2.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呼吸道梗阻、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烦躁、癫痫发作等,避免这些因素的出现。 第二节 脑疝病人的护理 脑疝(Hemiation of Brain)是由于压力高的部分脑组织向压力低的部分移位,被挤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病因】 颅内水肿、颅内脓肿、颅内肿瘤、颅内寄生虫病及各种肉芽肿性病变等。 【分类】 根据移位的脑组织及其通过的硬脑膜间隙和孔道,可将脑疝分为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疝)、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和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三类 【临床表现】 1.小脑幕切迹疝 颅内压进一步增高 进行性意识障碍 瞳孔改变 运动障碍 生命体征改变 2.枕骨大孔疝 【处理原则】 尽快手术去除病因,如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等。 一、护理诊断 1.脑组织灌注异常 2.潜在并发症 意识障碍、呼吸、心脏骤停。 二、急救护理 1.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输入强力脱水剂。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呕吐病人头偏向一侧,备好气管插管盘及呼吸机。 3. 密切观察呼吸、心跳、瞳孔变化。 4. 根据不同情况做好穿刺及术前准备。 5. 在抢救病人时请家属回避现场,并做好及时将病情告知家属的准备工作。 第三节 亚低温疗法 亚低温疗法是通过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达到降低病人的体温,以减少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改善细胞通透性,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 【温度分类】 轻度低温33~35℃ 中度低温28~32℃ 深度低温17~27℃ 超深低温12~16℃ 【适应证】 ①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胀病人 ②脑于损伤者; ③GCS8分; ④年龄18~70岁; ⑤难以控制的中枢性高热。 【禁忌证】 ①失血性休克; ②患有严重心肺疾病; ③年龄小于16岁的少年儿童,大于70岁的老年病人。 【并发症及护理】 1.肺炎 加强翻身、拍背、吸痰是预防肺炎发生的关键

文档评论(0)

saase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