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S-01
PAGE6 / NUMPAGES9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1.1 设计内容
5、6号地块项目市政道路设计项目包含2条城市道路,分别为1#道路、2#道路(由于片区路网尚未形成,道路的命名暂定,具体以相关部门的命名为准),全长803.992米,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本次施工图设计为1#道路。
本册设计内容为配建道路范围新建排水管线工程。
1.2.1 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地形测量资料;
(2)业主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管探资料等);
(3)其他相关资料
1.2.2 前期设计意见及执行情况
本项目为二阶段施工图设计。都江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施工图前期进行了项目“方案设计”的审查。施工图设计按照“方案设计”审查意见执行,
设计文件符合初步设计深度要求,原则上通过本次方案设计审查。相关评审意见执行情况如下:
意见1:缺乏上位专项规划依据,如片区排水规划、防洪规划及道路竖向等规划支持,道路设计各项参数依据不足,更多考虑现状边界条件,应仔细核实,(特别是五斗渠洪水高程应核实,避免道路及项目场平高程有水安全问题)。
执行情况1:因片区属于城市发展板块,相关规划尚在完善中。本项目排水走向经过前期多次与水务局沟通,符合水务局指导意见。
意见2:小三线需求及规模应有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专项规划支撑,如进入片区服务入口不在此路,可取消。
执行情况2:经过前期资料收集,目前片区属于城市发展板块,相关规划尚在完善中,征求了相应产权单位意见,按照当地规模要求进行预留。
意见3:尽快补充管探资料,核实有无过境管线影响本项目管线参数。
执行情况3:同意专家意见,经核实,在本项目建设范围内,只有2#道路存在一个埋深约8m直径DN800污水干管,对本次设计管线无影响。
意见4:补充地质情况描述。
执行情况4:同意专家意见,见本设计说明1.4中相关描述。
1.3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建标[2000]202号)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16)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201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 141:2002)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37号令)》
其他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1.4沿线地质简况及处理意见
根据地勘报告及本次设计给排水管道设计标高,雨水管道大多穿越松散杂填土,污水管道大多穿越杂填土、素填土、稍密卵石。结合道路专业处理措施,局部管道下方承载力不满足设计值,污水W9~W14段需进行换填处理(合格土换填),实际换填深度暂定1m计,具体以现场地勘实际为准。
因局部管线埋深较大,需满足以下基坑开挖技术要求:1)、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限值。2)、雨季施工时,应在坑顶、坑底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3)、基坑周边地面宜做硬化或防渗处理。4)、基坑周边的施工用水应有排放系统,不得渗入土体内。5)、当坑体渗水、积水或有渗流时,应及时进行疏导、排泄、截断水源。6)、开挖至坑底后,应及时进行管道施工并及时回填。7)、基坑开挖期间应做好基坑监测措施。
若遇流沙,污泥、松散杂填土等软弱地基,应采取加固措施,由施工单位及时将实际情况反馈给设计单位后出具具体加固措施后方可实施。
二 、设计标准
2.1 排水体制及现状
根据相关规范,确定本工程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本次设计1#道路为新建道路。由于拟建道路周围均为开发中地块,尚未建立完善排水系统,现状无污水,雨水经沟渠散排进入附近五斗渠。
2.2 排水出路
路名
桩号
排水出路
起始
终点
1#道路
K0+003
K0+072
雨水自西向东方向排放,经雨水排出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