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路西段十陵河框架桥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湖山路西段十陵河框架桥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湖山路西段十陵河框架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1概况 本项目位于东三环路一段与绕城高速之间,成华区龙潭街道石马社区。西起于城北高速西侧现状湖山路,东止于城北高速东侧现状蜀龙路,为连接城北高速东西两侧地块重要通道。 道路桩号K0+870.759处与规划十陵河相交,河道宽6m,本次设计为预留规划河道在此处通道,新建1-6x5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 2设计依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2.1设计依据 (1)本道路测量资料; (2)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排水规划、管线综合资料; (3)现状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资料; (4)业主公司委托任务书; (5)湖山路西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6)现场调查资料; (7)成都市成华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湖山路西段二期工程项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 (8)成都市规划局通过的道路一体化设计方案、道路红线资料及现状地下管线资料; (9)湖山路西段二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及初设评审意见; (10)关于湖山路西段二期工程项目的专题会议纪要;(详见附件) (11)成都市地铁公司意见; (12)湖山路西段二期工程项目(跨规划十陵河框架桥)行洪论证报告 2.2初设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 (1)补充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 回复:该项目没有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 (2)成都地铁公司意见: 新建十陵河桥道路桩号 K0+870.759 处与规划十陵河相交,规划修建十陵河桥,桥桩长度约25m,9号线隧道结构顶标高约为485.018,隧道结构底标高约为478.318,目前十陵河桥桩与规划隧道冲突,建议修改结构型式为框架涵,并对底板进行适当加强,或者包络性调整桩位,所有桩基础应深入9号线盾构隧道以下3m,且考虑后期隧道侧穿造成地层扰动的影响,确保工程可实施性。 现阶段轨道交通9号线三期工程处于建设规划阶段,不排除后期线路调整的可能性,建议先期施工工程充分考虑后续施工工程的施工工况,预留一定措施,且后续施工工程对前序工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在市政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加强与地铁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回复:本规划河道处初步设计为1-10m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梁桥,本阶段设计时与成都市地铁公司沟通后,对初设进行了修改,将初设改为1-6x5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 3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3.1框架桥主要采用的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2)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3.7KN/m2; (3)设计车速:30km/h; (4)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特征周期0.45s; (5)抗震分类:丁类; (6)结构安全系数:1.0; (7)涵洞安全等级:二级; (8)设计使用年限:30年; (9)环境类别:上部为Ⅰ-a类,下部Ⅰ-b类; (10)设计洪水频率:100年一遇。 3.2主要采用的设计规范 (1)《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 3365-02-2020) (2)《公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19版) (4)《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JTG 3362-2018) (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 (7)《公路圬工桥梁设计规范》(JTG D61-2005) (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 (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2019) (10)《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1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1 地形及地貌 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石马社区。场地地势起伏不大,钻孔孔口标高为507.16~512.85m,最大高差5.69m ,地貌单元属于岷江水系三级阶地。 4.2工程地质情况 1、地层结构及分布 本次勘察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耕植土(Q4pd)、杂填土层(Q4ml)、中—上更新冲洪积层(Q2+3al+pl)及下伏白垩系灌口组泥岩(K2g)。 现对各地层特征描述如下: ①耕植土(Q4ml):褐色、黄褐色,松散,稍湿~湿,主要为粘性土,含少量碎、块石,含植物根系,该层局部分布农田表层,层厚为0.6~0.8m。 ②杂填土(Q4ml):灰褐色,黄褐色,松散,稍湿~湿。主要为回填粘性土、建渣,含建筑垃圾,回填压实性较差,局部为松散弃土堆积。回填年限较短,大部分小于5年。场地普遍分布,层厚为0.9~6.5m。 ③淤泥(Q4l):黑褐色、灰黑色,湿~饱和,流塑,局部呈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