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暴力与二次伤害(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VIP

媒体暴力与二次伤害(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暴力与二次伤害(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法律或法学”中“婚姻法”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6553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2 文1:媒体暴力与二次伤害 2 一、事件回顾 2 二、媒体暴力带来的“二次伤害” 3 1、媒体暴力与二次伤害概述 3 三、原因及对策 5 1、媒体暴力的成因 5 (1)忽视了新闻伦理及道德的要求 5 文2:关于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二次伤害现象分析 7 一、新闻报道“二次伤害”的概念 7 二、灾难性新闻报道“二次伤害”的表现 8 (一)大量具有感官冲击力的描写与画面 8 (二)不适宜的“丧事喜报” 8 三、灾难性新闻报道“二次伤害”的原因 9 (一)媒体从业者人文情怀缺失 9 (二)新闻报道过度迎合受众需要 9 (三)新闻媒介“把关”不严 9 四、如何避免灾难性新闻报道“二次伤害” 10 (一)提升新闻从业者媒介伦理素养 10 (二)加强新闻媒介内部“把关” 10 (三)完善新闻法制法规建设 11 参考文摘引言: 11 原创性声明(模板) 12 文章致谢(模板) 12 正文 媒体暴力与二次伤害(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 文1:媒体暴力与二次伤害 媒体暴力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媒体暴力可能会直接影响受众,造成受众的模仿,因此对于媒体暴力探讨已显得十分必要。杨武事件是一次典型的由于媒体暴力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的案例。本文通过杨武事件中对媒介暴力现象的分析与探讨,寻求能够回避媒体暴力及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的对策。 一、事件回顾 2011 年10 月22 日晚,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东头坊西区,联防队员杨喜利手持凶器闯进杨武家中对杨武妻子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毒打与强暴,而杨武则躲在几米外的另一间屋子中,不敢作声,看着妻子遭遇横祸而无能为力,一个小时后杨喜利离开才敢悄悄报警。 随后,《南方都市报》在11 月8 日最先对此事件进行报道:《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时》。在这篇报道中记者对涉及当事人隐私的描写细致入微。例如,记者在报道中写道:“杨武(化名)绝望无助,痛哭流涕,他说:‘我是世界上最窝囊的丈夫’”;“杨喜利将王娟像小鸡一样抓起,毒打十几分钟后,从后面搂抱、强吻和乱摸,跑出门外交代同伙后又将王娟拉进房间”;“见杨武赶过来,王娟哭着责骂‘不是男人’”等描写。在与受害者的对话中,记者也对杨武没有出来施救说出“你太懦弱了” 此后,随着更多媒体对于此事件的关注,以及读者观众的关注及评论,杨武的妻子经历这场突变后,一度精神失常,不仅不吃不喝、用头撞墙,甚至要割腕自杀。但记者依然将镜头对准这一家,将杨武家与所经营的商店地址公之于世。在一张照片上我们也能看到杨武的妻子躺在床脚,竭尽全力用被子的一角试图挡住自己的脸,手腕上自杀的伤口上还绑着纱布。而照片的另一头,一堆话筒死死地围堵着她,在一个个话筒上,标着这样的字样:南方电视、公共频道、今日关注……媒体不顾杨武妻子已接近崩溃的精神状态而只是追逐着自己所谓的“真相” 二、媒体暴力带来的“二次伤害” 1、媒体暴力与二次伤害概述 国内外学界关于媒介暴力的概念有多种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中国科学院的陈先奎为代表,认为“媒体暴力”分为“真实暴力”与“幻想中的暴力”两种形式。“真实暴力”指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暴力事件、暴力场面的报道。“幻想中的暴力”主要指在一些娱乐性节目、电视剧中出现的暴力场景。这种观点将媒体暴力看作是大众传媒中所承载的暴力内容①。这里所谓的媒体暴力主要指内容暴力,责任认定相对比较复杂,有时对暴力内容的反映不可避免,它主要是由社会问题引起的。 二是指大众媒介传播对受众造成显性的或者隐性的,身体上或者心理上伤害的行为。这种观点是将媒体暴力定义为一种伤害行为,将传媒看作是“施暴方”,更倾向于强调媒体本身的负面影响②。这种媒体暴力主要是采访实践和新闻报道本身引发对采访对象的生活、身心造成直接影响的暴力,是媒体传播失范导致的暴力行为。本文中所述的“媒体暴力”,就是此种暴力行为。媒体的二次伤害即受到暴力侵害的当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因媒体的不合理的采访方式造成身心再度受创。 2、媒体暴力带来的“二次伤害” (1)使用一些容易造成刻板印象的字眼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些人或者某件事物形成既有不变的看法,然后习惯于从个体推及到全部,忽视个体所拥有的个性和特征,这就是刻板印象。美国的新闻学者李普曼曾指出“刻板模式”是舆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