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变形杆菌(Proteus)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特点: 引起食物中毒的变形杆菌 普通变形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性质:1. 不耐热 ,55℃ 1小时灭活 2. 产生肠毒素:抗原性 3. 不分解蛋白质 * (二) 流行病学特点 1. 季节分布 夏秋季多发,尤其是7~9月(25~30℃) 2. 中毒食品 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熟肉、内脏制品 (被污染后无感官变化) 3. 进入食品的途径 (1) 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 (2) 生熟不分,交叉污染 * (三) 中毒机制 感染型:侵袭肠粘膜 (四)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 腹痛(上腹、脐周阵发性剧烈绞痛) 腹泻(水样便) 发热(37.8~40 ℃) * (五) 诊断与治疗 1. 流行病学特点 中毒食品 发病呈爆发性(发病率高,潜伏期短)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诊断 (1) 细菌学检查 (2) 血清学鉴定:比较血清凝集效价 * (六) 预防 1. 防止污染,尤其是熟食品 2. 控制繁殖 变形杆菌属于低温菌,4~7℃可以繁殖 3.食前彻底加热 变形杆菌不耐热 * 九.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一) 病原学特点 1. 病原菌 (1)耐盐 (2)耐干燥 (3)耐热,70℃ 1 小时灭活 2. 肠毒素(enterotoxin) :污染食物可引起食物中毒 耐热,100 ℃ 30分钟灭活 * (二) 流行病学特点 1. 季节分布 夏秋季多发 2. 中毒食品 动物性食品:奶、肉 含淀粉的食品:剩饭、米糕等 3. 进入食品途径:人和动物化脓感染灶→食品 * (三) 中毒机制 毒素型 肠粘膜:炎症,水电解质紊乱 肠毒素 迷走神经内脏分支 呕吐 (四) 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2~4小时 胃肠炎症状:恶心,剧烈而频繁的呕吐 腹痛,水样便腹泻 * (五) 诊断与治疗 1.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急,病程短 中毒食品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诊断:以毒素鉴定为主 (六) 预防措施 1.防止葡萄球菌污染食物 2.防止肠毒素形成 (1) 低温贮藏 (2) 通风良好 3.食前彻底加热 * 十、肉毒梭菌(C. botulinum)食物中毒 (一) 病原 1. 病原菌 肉毒梭菌 (1) 厌氧 (2) 形成芽胞 耐热,121 ℃ 30分钟灭活 2.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强烈的神经毒素,致死量0.1ug 小肠 胞浆内毒素前体 神经毒素 + 非毒素部分 (无毒,不耐热) 高pH * (二) 流行病学 1. 季节性及地区分布 四季均可发生,多集中在4~5月 多发生在西北、东北地区 2. 引起中毒的食物 (1) 家庭自制发酵豆谷类 新疆 (2) 密封保存的肉类 青海 (3) 家庭自制罐头 日本 3. 污染途径及毒素形成 * 3. 污染途径及毒素形成 活菌 食品 芽胞 菌 毒素前体 神经毒素 (土壤) (谷类/豆类/肉类) (耐热) (不耐热) 污染 形成 繁殖 产生 厌氧 * (三) 发病机制 脑神经核 肉毒毒素→ 外周神经肌肉接头 → 神经冲动传递受阻 → 肌肉麻痹 自主神经末梢 (四) 临床表现 以对称性脑神经受损症状 (1) 眼部肌肉麻痹 (2) 咽部肌肉麻痹 (3) 呼吸肌麻痹 婴儿中毒症状 便秘、头颈部肌肉软弱、全身肌张力减退 * (五) 诊断与治疗 1. 流行病学特点 中毒食品 季节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诊断 (1) 肉毒毒素检验 (2) 肉毒毒素确证试验 治疗: 多价抗肉毒血清 支持疗法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