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孟德传后》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孟德传后
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 不惧者,那么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 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假设。虎熟视久之,至 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 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 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那么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 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那么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
.解释以下句子中的加点字。
虎亦卒去()必坐守之,以俟其醒().对“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那么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句理解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OA.但是,世上没有见到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的有与无,终究没有什么可以试验。 B.这样,世上没有见过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有理或无理,终究没有什么可以证明。 C.这样,世上没有见到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是真是假,终究没有什么可以检验。 D.然而,世上没有见过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是实是虚,终究没有什么能得到验证。
.“子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本文中“子由之说”的具体内容指的是o.以下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章围绕子由写的《孟德传》中“虎畏不惧己者” 一事展开议论,认为老虎吃人,必定 要先“被人以威”,只要人不害怕老虎的威风,老虎就不会吃人。
B.苏轼的散文平易流畅,读起来毫无艰涩、局促之感。本文借议论来说理,据事推理,富 有意趣。
C.苏轼认为,老虎不敢吃人且怕人的主要原因是人在气势和心理上首先占了上风,老虎的 威风自然就消失了。我们平常说的“无知者无畏”也就是这个道理。
D.子由在《孟德传》中借孟德之口阐述了一个观点:人只要不怕死,什么猛兽都不会怕, 苏轼在本文中对此怀疑态度,觉得这是未经验证的毫无根据的说法。
.文中指出婴儿、醉人、夜归人所以“不惧虎”,都是因为“无知”,根据文意,请指出 各自“无知”的具体内容。
【答案】24.(1).最终 (2).等待 25. D26.(1).字 (2).老虎害怕不惧怕它的人27. D
28.婴儿无知是指婴儿不知虎为可畏之物;醉人无知是指不知身边有可畏之虎;夜归人无知 是指不识此物为无畏之虎。
【解析】
【24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考生要利用上下文的语意和逻辑关系推测多义实词,古今异 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词语在文中的释义。第一段写“而儿痴,竟不知怪”, 居然不怕老虎,“去”写老虎的离开,是故事结局,故“卒”译为“最终”;第二段“虎不 食醉人,必坐守之”,虎守着醉人,“醒”和“惧”的主语都是醉人,老虎的“守”显然是 让醉人怕,“俟”的意思容易理解:等待。
【25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到达 “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 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对应前文“虎畏不惧己者”和 后文“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可知,句间关系为转折,“然”应译为“但是,排除BC。“斯 言”指“虎畏不惧己者”,“有无”指有无道理,而不是有没有,所以排除A。应选D。
[26题详解】此题考查了解文化常识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据第一段“子由书孟 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可知子由讲述的具体内容是 “虎畏不惧己者”,翻译为:老虎害怕不惧怕它的人。这就是答案。
[27题详解】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 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 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据第一段“苏轼在本文中对此怀疑态度,觉得这是未经验证的毫无根 据的说法”和第二段“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可知,苏轼都辨明相信子由的说法。故D 项“对此怀疑态度,觉得这是未经验证的毫无根据的说法”概括不当,曲解文意。应选D。
[28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文意思考三者“无知”的内容各有 何不同,找准原文,翻译理解,即可概括出答案。“而儿痴,竟不知怪”说明婴儿不知虎为 可畏之物是因为婴儿幼小无知;“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 说明醉人不怕虎是因为还未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