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农学毕业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研究报告”中“统计年鉴/数据分析”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5808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 1
文2: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 7
1 材料与方法 8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农学毕业论文资料)
文1:低盐高效发酵豆豉新工艺研究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2.041
豆豉是日常生活中较受欢迎的调味品之一。早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已经开始生产豆豉[1],西汉初年豆豉已很普遍。豆豉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的自然发酵产品[2],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以及VB1、VB2、VE等[3],同时含有多种保健成分,如大豆蛋白、大豆多肽、卵磷脂、溶栓酶、大豆异黄酮等[4,5],而且具有解毒、除烦、宣郁的功效,多吃豆豉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多发病[6]
豆豉的传统生产工艺是利用毛霉、曲霉和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以加盐、加酒和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性,延缓发酵进程,让黄豆的一部分蛋白质和分解产物在特定条件下保存下来,形成具有特殊风味的发酵食品[7]。传统豆豉是以家庭作坊式为主,制曲采用自然开放式,微生物来源于空气、水及使用的工具等,是一种多菌种混合发酵,会带有很多杂菌,有可能污染产毒微生物如黄曲霉等。这种发酵受季节、区域影响,且发酵周期较长,菌种、接种量、温度等的不同,都会造成豆豉外观、硬度和颜色等感官品质的不同,导致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影响了豆豉的发展[8-10]。根据我国对豆豉的消费量,现在迫切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无污染豆豉的需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菌种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沪酿3.042米曲霉
1.1.2 培养基 米曲霉试管斜面培养基:豆芽汁培养基[11],制作斜面培养基,用于菌株的保存;米曲霉三角瓶扩培培养基:麸皮和面粉按照80 g∶20 g的比例,再加入80~90 mL的清水混合均匀,每个三角瓶中装15 g培养基,约1 cm厚,121 ℃灭菌30 min。
1.2 试验方法
1.2.1 豆豉的生产工艺流程 黄豆→挑选→浸泡→蒸煮→冷却→接种→制曲→翻曲→加盐水前发酵→淋油→低盐→固体豆豉。
1.2.2 种曲的制作 种曲制曲流程参照缪杰等[12]在多菌种发酵产生多味豆豉研究中的米曲霉制曲步骤。
1.2.3 原料的处理 参照吴拥军等[13]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浸泡条件:泡豆水pH 8.0;泡豆水温37 ℃;豆量(g)∶水量(mL)为1∶4;泡豆时长10 h,即泡至豆粒90%膨胀无皱纹(含水量46%~50%)。然后取浸泡后的黄豆与麸皮混合,加入80~90 mL清水混匀,用四层纱布包好,121 ℃灭菌30 min即为熟料。加入的麸皮除了提供营养之外,还起到了分散黄豆、疏松透气的作用。
1.2.4 豆豉曲的制作 在上述灭菌后的豆豉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种曲(接种量为熟料质量的5%~10%),放入30 ℃恒温箱内培养。约12~17 h后翻曲一次,4~5 h后进行第二次翻曲,出现黄绿色孢子即可。
1.2.5 前发酵 每100 g豆豉曲加入80~100 mL的盐水,50 ℃恒温发酵。黄豆表面出现黑褐色即发酵成熟,豆豉醅制作完成。
1.2.6 淋油 取发酵成熟的豆豉醅200 g加入80~90 ℃的水200 mL,保温2 h,用四层纱布过滤得酱油,剩余固体不可挤压,要保持原型,取走酱油后的固体即为淋油豆豉。
1.2.7 理化指标测定 以淋出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确定豆豉发酵工艺的最佳条件。测定方法为酸碱测定法。
1.2.8 豆豉的感官评定指标 从色泽、豉香、酱香等方面对发酵豆豉进行感官评定[14]
2 结果与分析
2.1 豆豉醅发酵时间的确定
将含盐量控制在7.5%,发酵温度控制在50 ℃,在不同发酵时间下进行豆豉醅的发酵,在豆豉醅发酵结束后测定淋出酱油中氨基酸的含量(图1)。为了确定豆豉醅发酵的最佳时间,本研究在豆豉醅发酵过程中,对第1~19天感官指标进行了详细记录,在发酵第7天时色泽、酱香均已达到较好水平,第7~11天只是颜色有微略变化,第12天后就开始出现苦味。由图1也可以看出豆豉醅在发酵第7天时氨基酸含量也最高,所以豆豉醅的最佳发酵时间可以确定为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资料).doc
- 现阶段临床实习质量影响因素的思考(临床医学论文资料).doc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83例疗效观察(临床医学论文资料).doc
- 96例老年人心房纤颤临床分析(临床医学论文资料).doc
-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健康教育(临床医学论文资料).doc
-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策(临床医学论文资料).doc
- 优脂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资料).doc
- 农村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西医结合干预研究探讨(临床医学论文资料).doc
- 番茄高压静电场处理的生物效应研究(教学资料).doc
- 河北省农超对接多方利益共赢模式研究(行业资料).doc
- 黄瓜猕猴桃苹果复合果蔬汁的研制(农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铝旱双重胁迫下葡萄根系对水杨酸的生理响应(行业资料).doc
- 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调控和适应机理(行业资料).doc
- 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理论解析及指标体系构建(行业资料).doc
- 渝产续断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农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两种方式提取杏鲍菇菌丝胞外酶的比较分析(教学资料).doc
- 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技术研究(农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海南与越南缅甸蟒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及差异性分析(农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一株抗菌活性物质产生细菌的分离及鉴定(农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洪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厌氧降解动力学(农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