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血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脉输血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第一节 操作评估 (一)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心肺功能及自理能力。 (二)询问患者血型、输血史及过敏史。 (三)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情况,根据病情、输血量和年龄选择静脉。 (四)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 第二节 操作流程 (一)采集血型标本操作流程 见医嘱。根据病历核对输血申请单上的姓名、床号、血型 见医嘱。根据病历核对输血申请单上的姓名、床号、血型 准备采血管,贴好标签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备抽血盘至床边 告知采血的目的,配合事项 询问患者输血史,既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采血时核对 采血标签、患者、床头卡 严格执行双人查对 必须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对病人人身份进行确认 采集血样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采血后核对 采血标签、患者、床头卡 送血库 将血样、临床用血申请单一起送到血库,废物处理,洗手,临时医嘱签名 询问患者输血史,既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二)接收血液查对操作流程接受核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用血量、编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检查血液质量色、质、量 接受核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用血量、编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 检查血液质量色、质、量 凡血液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拒绝接受: 1.破损、字迹不清; 2.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液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活动时血浆层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上面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血液不是由本院血库验收并出具血库检验报告单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三)输血查对操作流程 输血时核对患者、床头卡、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输液单 输血时核对 患者、床头卡、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输液单 洗手,至病人床边 建立静脉通路、输血前用药 严格按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建立静脉通路;将输血医嘱转抄到输液单上并核对 输血前核对病历、输血单、血袋 核对方式: 一人持病历、输血单,另一人持血袋;逐项执行,一人先诵读,另一人复诵核对一遍后交叉再核对一遍 核对内容: 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用血量、编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的有效期、质量 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同时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和血制品;必须推治疗车 备血、血袋成分轻轻摇匀后接血 病区取回的血应尽快输完,不得自行储血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 滴速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年龄等调整 滴速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年龄等调整 观察病情 输血完毕、滴入少量等渗盐水 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拔针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核对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各项内容 处理用物 填写输血记录单 通知值班医师及血库、密切观察、治疗和抢救病人 贴输血单于病历 将原袋余血保存备查 临床医师逐项填写输血记录卡、送血库存档 临床医师逐项填写输血记录 临床医师逐项填写输血记录 临床医师逐项填写输血记录 第三节 并发症处理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1.发生原因 (1)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2)多次输血的患者,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 2.临床症状 多发生在输血后1~2h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续之体温上升,可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无血压变化,症状多持续1~2h后缓解,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死亡。 3.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输血、采血用具无菌。 (2)对多次输血的患者了解患者既往输血治疗情况。、 4.处理措施 通知医生→立即停止输血→输入生理盐水→保留血液进行细菌学检验→遵医嘱用药→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填写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 (二)溶血反应 1.发生原因 (1)输入异型血。 (2)库存血时间过长致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 (3)RH因子所致溶血,即可发生凝集而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 (4)连续输入2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未使用间隔液。 (5)在血液中加入影响血液PH值的药物,导致红细胞破坏溶解。 2.临床症状 (1)在输血10~20min后出现头部胀痛、四肢麻木、心前区压迫感、腰背部剧痛。 (2)黄疸、血红蛋白尿、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3)严重者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3.预防 (1)输血前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严格执行核对制度,经两人以上共同核对,再到患者床前核对,无误后方可输注。 (2)血液在运送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应轻拿轻放,储存温度要适宜,储存不得超过21天,不能加温,严格执行血液保存制度。 (3)在

文档评论(0)

资料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