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

小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设计者:萧山区瓜沥镇长沙小学 方佳 【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2课的内容。本课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本课从聚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开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观察多种正在发声的物体,来引导学生探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从而了解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建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 三四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愿意了解身边的事物,在动手的过程中去获取新的知识。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声音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虽然我们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声音,但这些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发生在身边的声音的奥秘,而这恰是科学课教学中最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思维 1.学生在实验中能意识到提出的观点需要用事实和证据来证明。 2.学生能学会借助其他物体,将不明显的现象放大转化成我们能观察得到的现象。 探究实践 1.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能通过用看、摸、画、说等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探索。 2.学生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 态度责任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学生进行 “物体发声原理”的探究活动时,能思考不同的方法获取振动的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神秘礼物(塑料管)、一面锣、米粒、乒乓球 学生准备:1根皮筋(固定在木板上)、1把钢尺、1个鼓、1个音叉、学习单1和学习单2。 【教学过程】 课前: 1.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2.听《拍手歌》放松情绪。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师:刚刚课前,我们听歌唱歌,大家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可能会说:拍手声、跺脚声、拍肩声、音乐声……) 2.师:你们觉得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思考猜测,并将学生说的行为记录在黑板上。(学生可能有碰撞、拍动、摩擦等不同答案,会说出一些让物体发出声音的行为) 3.师:今天就让我们就来借助橡皮筋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题) (二)研究橡筋,明确振动 1.师:为了方便大家探索,已经将橡皮筋固定在了木板上,实验还有几个关键点:①保持安静(声音实验)②有序实验(学习单1的任务)③人人动手(每组2套材料),时间6分钟。 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 实验结束,视情况发神秘礼物,维持纪律。 2.师:你们是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 学生叙述做法。老师板书记录。 3.橡皮筋在发声时,它是怎么动的? 学生展示学习单1,集体用手模拟橡皮筋的运动,老师板书画出橡皮筋运动的样子。 4.师:如果要给橡皮筋这样的运动一个名称,大家觉得叫什么合适? Ppt展示振动的意思。(学生从振动的含义联系振动的现象,明确振动意义) (三)更多物体,寻找振动 1.师:橡皮筋发声时在振动,生活中其他物品发声时也会振动吗?让我们来研究更多的物体。 老师图片展示钢尺、鼓、音叉。 学生述说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老师板书记录。 2.师:请大家根据学习单2,让物品发出声音,仔细观察与记录。 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 实验结束,发神秘礼物,维持纪律。 3.师:这三种物品发声时,都存在振动吗? 钢尺:学生通过眼睛观察,直接可以看到钢尺的振动,现象非常明显。 鼓面:学生眼睛看不到振动现象。一些学生认为没有振动,另一些学生反驳,通过手的触摸可以感觉到鼓面在振动(强调可以用多感官进行观察取证)。播放视频:鼓面上放置米粒,敲击鼓面,米粒跳动,说明鼓面的振动(强调将微小的振动放大转化为看得到的现象的科学思维)。 音叉:学生也同样看不到振动,可以用手感觉到。演示发声音叉触碰乒乓球的实验,将微小的振动放大转化为学生容易观察的现象。 (四)振动停止,反向验证 1.师:经过研究,橡皮筋、钢尺、鼓面、音叉这四种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当声音停止时,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演示:敲击锣,然后用手捂住锣,锣的声音立马就停止了。 学生解释原因。 2.师:现在你们认为声音是这样产生的? 学生根据课堂体验会回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师:科学研究人员也像我们今天一样,研究了大量的发声物体,最终得出结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今天只研究了四五种物品,但科学研究员们研究了大量的物品。 (五)神秘礼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