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光伏行业一体化专题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年光伏行业一体化专题研究 光伏为何呈现一体化趋势? 平价之后,光伏企业一体化趋势渐浓。隆基、晶澳、天合、晶科纷纷补足产能短板,硅 片、电池一体化率提升;同时通威、中环、双良等光伏领域的专业化厂商,也有加深纵 向布局的动作。当前时点为何呈现出一体化趋势?一体化企业的壁垒在哪里?一体化趋 势对产业影响几何?本篇专题尝试回答上述问题,供投资者参考。 有超额:行业扩容+技术进步,拓展享受丰厚利润 一体化和专业化在不同的行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利弊,企业会各有权衡。整体上看,在 行业扩容、技术和工艺还在动态变化的阶段,进行上下游拓展,向上可用内部管理取代 外部交易实现降本同时提升供应链安全性,向下为自身产品销售寻找出口锁定利润。在 行业进入技术停滞,产品完全同质化的阶段,企业则倾向于专业化,通过外采享受市场 的低成本。 近年来光伏行业一体化趋势突出,我们认为源于如下几个方面: 1)长期需求增长确定,纵向一体化收益确定性强。碳中和叠加经济性,奠定了光伏行 业长期空间的确定性和成长性,我们以 2020-2030 年全球发电增速 2.5%,2030-2060 年发电增速 2.0%计算,考虑煤电、火电逐步退出,水电、核电、生物质小规模发展,主 要发展以风光储为主体的能源系统,依据当前各国的保守规划目标,预计到 2030、2060 年全球保守的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 1000GW 以上、2400GW 以上。在此背景下,光伏 行业具备长期贝塔,具备竞争力的一体化企业无需担忧退出代价的问题。 2)盈利分化,纵向一体化可拓展利润且平抑波动。2020 年平价以来光伏需求迎来拐点, 由于光伏产业链定价市场化的特点,供给瓶颈环节享受超额利润,其它环节盈利处于历 史底部。往盈利相对良好的环节拓展可享受更高利润,例如组件企业往电池片、硅片环 节扩产。同时,专业化企业盈利波动大,一体化企业则拥有相对稳定的盈利水平。 3)技术进步不断,纵向一体化有利于龙头巩固核心竞争力。不同时间阶段,光伏行业 的技术进步出现在不同的环节,如 2016-2017 年,硅片环节凭借金刚线替代驱动单晶替 代多晶,使得硅片环节利润相对丰厚。此后,硅片技术变革逐步放缓,2022 年电池环节 进入技术迭代周期,驱使一体化龙头企业加大电池环节布局力度,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 典型企业如隆基、晶科等。往技术变革环节一体化,有利于巩固龙头核心竞争力。 4)市场推广及利润锁定依赖于产品出处,刺激向下一体化。市场推广的典型例子是 182 和 210 尺寸之争,隆基、晶澳、晶科等一体化组件企业选择 182 产品,在 182 和 210 成本差异不大的情况,182 市占率在组件厂商引导下市占提升速度大于 210。在此背景 下,向下扩张有利于上游企业打开产品市场。 此外,行业集中度持续及一体化率持续提升,专业化市场空间被压缩,组件作为产品出 处,承载上游产品的利润兑现,产业链地位提升,同样刺激向下一体化。 有实力:积淀渐深+资金改善,产能扩张加速 上述超额利润给予了企业纵向一体化扩张的积极性,同时企业也越来越有实力兑现纵向 一体化布局。原因包括: 1)龙头积累渐深,延伸难度降低。目前光伏产业链大部分均在中国,各环节企业之间 联系紧密,供应链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成立较早的龙头企业,即便仅覆盖 1-2 个环 节,实际上对产业链的理解也较为深刻,即便是专业化企业,战略联盟也屡见不鲜,企 业和市场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 叠加各环节生产工艺日益成熟,大多数情况下购买设备即可实现生产,降本和拓展渠道 对于龙头而言难度较早年有所降低。因此纵向扩张的难度降低。 2)资本市场红利,产线投资额下降,资金门槛降低。目前龙头企业均完成上市,资本市 场对新能源企业关注度高,新能源企业融资能力大幅提升,企业扩张的资金支撑更加充 分。 同时,产线投资额下降,进一步降低了资金门槛。2021 年我们预计硅料、硅片、电池 (PERC)、组件投资额均较 2011 年降低了 70%以上。 一体化企业的壁垒在哪里? 品牌梯队已形成,渠道慢变化奠定长期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组件市场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且形成了品牌梯队。国内集中式 电站项目采取招投标形式确认组件供应商,发电集团往往能接受头部一体化组件企业的 更高报价,也表明头部企业的组件产品具备品牌溢价。据索比光伏统计,2021 年国内 光伏组件公开招标规模 46GW,其中一线组件企业中标价格普遍高出二三线厂商,尤其 是在更为看重品牌和质量的双面、大尺寸产品,溢价达到 0.1 元/W。海外市场头部企业 和二线企业的溢价预计同样有 1-2 美分的水平。 那么各家组件品牌力如何比较?一个清晰便捷的方式是参考知名机构的组件评价体系, 典型如 BNEF Tier1 组件供应商排名、BNEF Altman-Z

文档评论(0)

小鱼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