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模式动物行业更新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年模式动物行业更新报告 1.基因工程技术迭代,模式动物蓬勃发展 实验动物品类丰富,小鼠应用最为广泛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 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由于①繁育周期短、成本低;②基因组与人类蛋白编码基因重合度高等优势;③遗传背景明确。小鼠在用于解析疾 病发病机理、发现潜在疾病治疗靶点、验证新药及新型治疗手段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小 鼠(啮齿类)一直都是实验动物中应用最广泛的品种。 模式动物服务于生命科学的不同领域 模式动物的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疾病致病机制、靶点发现、药效分析等 ;模式动物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行业,包括科所院校、医药公司、CRO 公司等。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成为主流 模式动物的来源:分为为自发性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生物医学动物模型以及阴性动物模型。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能够对小鼠基因组进行精准修饰并实现稳定遗传,基因工程小鼠模型成为主流。 ? 转基因技术、ES 打靶技术和 CRISPR/Cas9技术等技术蓬勃兴起,为实验动物模型创制带来持续变革的技术力量。 基因工程技术迭代,模型创制效率提高 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得大规模创新小鼠模型成为可能,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模拟人类 特定的生理病理特征,大大推动行业发展。 转基因技术制作周期短,可进行大片段插入 转基因技术诞生于诞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通过 DNA 原核显微注射,将外源 DNA 整合到小鼠基因组, 获得过表达或 条件性过表达外源基因的小鼠; 优势:制作周期短;可进行大片段插入;无专利限制 ; 劣势:仅能实现过表达等简单的基因操作,且无靶向性可能出现多拷贝的随机插入; 2.国内需求高增长,海外路径变清晰 国内小鼠产品及服务销售客户分布 国内实验小鼠产品及服务的销售客户主要分为科研客户和工业客户。科研客户主要包括科研院校和三甲医院,2019年 市场规模为15.9亿元,市场占比为56%;工业客户为创新药业和CRO研发研发企业,2019年市场规模为15亿元,市 场占比44%。 按疾病领域拆分,市场主要集中在肿瘤免疫、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2019年市场规模为18.7亿元、4.2亿元、3.2 亿元,市场占比为66%、15%、11%。 政策保障充分,有利行业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模式动物,2016年以来出台多项政策,为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重点支持实验动物和模 式生物基础设施以及生物医学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 政策鼓励研发,医药企业行业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政策鼓励研发,中国研发经费高增长:2010年全国研发费用为7063亿元,2021年达到27864亿元,复合增速达到 13.3%; 医药行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医药行业更加注重研发投入,2020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费用达到785亿元,2011年 至2020年复合增速达到15.7% 新药IND及NDA数量持续上升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2017年至2021年创新化学药和创新生物药IND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化学药IND数 量达到1134个,同比增长57%;2021年生物制品IND数量达到643个,同比增长131%。总体看,创新药研发热情高 涨,行业持续高景气度,蕴藏丰富投资机会。 2017年至2021年创新化学药和创新生物药NDA数量也保持增长态势,其中生物药NDA数量高增长,2017年仅2个, 2021年达到23个。 临床试验风险前置,动物模型需求有望增加 药物发现阶段和临床前阶段的研究主要在实验动物模型身上完成,在此过程中,药物发现阶段的研究成功率为51%, 临床前阶段的研究成功率为31.8%;但是一旦进入临床阶段,则相关研究成功率陡降至19.3%。 由于药物研发临床阶段投入巨大,并且随着药物研发向更创新、更前沿领域推进,药物研发的成功率可能会下降;因 此有必要在临床前阶段,更加恰当地构造和使用动物模型筛选药物。 全球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越来越高:1990s-2000s早期,创新药研发成功的效率依然可以达到21.5%,至下一个十年, 则降至11.8%。 由于研发难度变大,单个创新药研发费用持续增长,为了平衡创新药研发风险与费用,药企加大了临床前研发费用: 2000s-2010s早期的临床前研发费用相较与1990s-2000s早期,复合年增长率为9.7%,临床研发费用复合年增长率为 9.2%。 受益于研发创新,临床前CRO赛道保持高速增长 2019年,中国整体临床前药物研发技术服务市场规模为88亿元, 2024年将达到185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16.0%; 到2030年,将增长至约为358亿元人民币,2

文档评论(0)

小鱼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