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动脉瘤性sa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所有患者全部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另予以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痊愈24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4例、无改善1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中痊愈17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9例、无改善5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84.2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脑血管痉挛7例、急性脑积水2例、慢性脑积水2例;对照组中脑血管痉挛19例、急性脑积水8例、慢性脑积水10例;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急性脑积水、慢性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18.42%、5.26%、5.26%,均低于对照组的50.00%、21.05%、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性sah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11
动脉瘤性sah是一种神经外科危急重症,必须通过介入栓塞术或者开颅夹闭术治疗动脉瘤,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术后患者常伴有一些并发症,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脑积水[1],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鉴于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术后脑积水,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有文献报道[2]:动脉瘤性sah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为此,本科将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应用于临床,并与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1日~2018年8月31日本科收治的76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全部患者均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予以确诊,发病时间2d,未进行脑室外引流,未出現颅内感染和脑梗死。排除脑疝、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水及腰大池引流禁忌证者。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63.52±4.50)岁;hunt-hess分级:ⅰ级8例、ⅱ级20例、ⅲ级6例、ⅳ级4例;fisher分级:ⅱ级10例、ⅲ级19例、ⅳ级9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4.31±3.90)岁;hunt-hess分级ⅰ级10例、ⅱ级18例、ⅲ级7例、ⅳ级3例;fisher分级:ⅱ级11例、ⅲ级17例、ⅳ级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24~48h内实行介入栓塞动脉瘤治疗。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降温、抗炎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60mmhg(1mmhg=0.133kpa),预防癫痫和上消化道出血;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若有必要,可行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以下治疗措施:应用腰穿持续外引流装置系统(美敦力公司生产),术后2d内,在腰l3~4或腰l4~5椎间隙进行穿刺引流,当脑脊液流出,沿着穿刺部位,从骶尾部置入内径为0.5mm的引流管,置入深度在15~20cm,然后退出穿刺针,固定好引流管,连接引流袋和三通阀。根据水柱的高度和脑脊液的引流速度调节引流管高度[3]。无特殊情况,脑脊液的引流量通常是200ml/d。按时取脑脊液进行常规检查、生化检查、脑脊液细菌培养等,如果出现血凝块堵塞了引流管,则应用尿激酶多次冲击,用量在1万~2万u。终止引流的标准[4]:①夹管1~2d后进行ct检查,显示脑室未增大,或稍微增大,但可以耐受。②脑脊液细菌培养呈阴性,或红细胞100×106/l,或蛋白0.4g/l。③引流时间10~12d。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5]:治愈:病残程度0级,所有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90%;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3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降45%~90%;进步: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降18%~44%;无改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降1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8%,或死亡。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