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浅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浅析   摘要:观音形象自传入中国后,逐渐完成了从“勇猛丈夫”向女性化形象的变相、从天竺灵光到凡世女菩萨的平民世俗神化演变的中国化演变历程。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瓷雕塑像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精品。文章对德化窑观音瓷雕塑像造型进行赏析,并深入挖掘潜藏其后的兴盛原因。   关键词: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中国化   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德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资料显示,其制瓷业源始于新石器时代,唐宋时期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阶段。特别是明中后期以来,随着窑炉技术的提高和胎釉配方的改良,德化窑陶瓷获得“中国白”美誉,是中国白瓷的代表,其中尤以观音瓷雕塑像发展最为突出。   1观音形象的中国化演变历程简述   作为智慧与慈悲象征的观音信仰随着汉末佛教的传入而逐渐扎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传入民间。受中国古代文化、民间习俗和信仰诸多因素的影响,观音形象逐渐完成了其中国化演变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观音信仰体系。   1.1从“勇猛丈夫”向女性化形象的变相   在印度早期佛教典籍、健陀罗壁画、塑像和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作为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之一的观音菩萨皆为“勇猛丈夫”;初入中原之时,《华严经》《观世音菩萨授记经》等亦以“勇猛丈夫观自在”“善男子”“莲花童子”等男相度人;迟至宋代亦有男相观音文物遗留(图1)。现可见较早的南北朝时期的《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观音菩萨为救度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而化现为33种应身,其中女身占据7种,逐渐开始进入女性形象的转变[1]。随着北宋后妙善公主的传说、蒋之奇《大悲菩萨传》、管道昇《观世音菩萨传略》及明代《香山宝卷》等的演绎与完善,观音女性化形象逐步完成了中国化演变。   1.2从天竺灵光向凡尘女菩萨的平民世俗神化转变   观音的主要表德之一即为救度、泛爱广大众生,其有求必应的大慈大悲情怀与社会大众关注生存困难的心理相契合。同时,妙善公主传说中纯孝感人的身世,也与封建王朝以伦理道德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需要相吻合。随着观音信仰的日益世俗化,信众队伍逐渐扩大,人们赋予了观音送子、祈雨、求财、避害等诸多与世人现实利益相关的神职功能,其自身般若空性的天竺灵光逐渐褪去,逐渐演变成了着上长裙袄褂的中土平民女性或劳动妇女的平民世俗神化形象。   2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赏析   明代中后期,德化窑窑炉技术提高,同时改良了胎釉配方,在白瓷的发展方面实现了瓷与釉的深度结合,使其有了凝脂冻玉的“象牙白”完美质感。观音瓷雕塑像是德化窑白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天工开物》所言,“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2]。其在明清时期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获得迅速发展,诸多陶瓷雕塑匠人创作出一批观音瓷雕塑像精品,造型选择丰富,装饰千差万别,以水月观音、送子观音、白衣观音、童子拜观音、鱼篮观音、持经观音、坐岩观音、渡海观音和合掌观音等最为常见。   明嘉靖、万历时期,“瓷圣”何朝宗(又名来观)的观音瓷雕塑像特征鲜明,线条表达清晰,作品形态逼真,格调高雅,实现了胎、釉、人的完美结合,形成了颇负盛名的“何派艺术”。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方形篆书印章款“何朝宗印”渡海观音立像(图2),椭圆形的底部中空,双手笼于袖中,面相丰润饱满、略带笑意,双耳长垂,神态富贵端庄又显慈祥;上部头发向上梳理后挽成发髻,外披如意形花冠,发线浓密;胸部以串形璎珞装饰,微露不袒;衣纹褶皱质感强烈、飘逸自然;左足显露,趾头修长,右脚横踏有莲叶而浮动于海水中的宝瓶;海水浪花如晶莹剔透的珍珠,作品颇具吴带当风的特色[3]。   与何朝宗同时代的观音瓷雕塑像名家林朝景,相传为德化宋代龙窑“窑坊公”林炳之后人。其作品觀音坐像(图3,私人收藏),造型颇为生动,呈圆形的底部中空,双手结印;面容秀美,大耳长纶;头部秀发向后合拢,上戴塑有合掌盘膝小佛和荷花的华丽头冠;坐姿端庄,身体稍略前倾,双足盘坐于莲花底座之上,衣服纹饰简洁,刻画质感精炼;胸部以串珠璎珞装饰,简洁精炼。整件作品釉色白中闪黄,釉面温润。   藏于首都博物馆的清中期德化窑持经观音白瓷造像(图4),神态安详,体态丰腴优美;衣纹自然堆叠,轻软流畅,盘腿而坐,手持经卷;头发束顶高耸挽成髻,纹丝清晰不乱;面容丰满圆润,略带微笑,大耳垂纶;通体施白色釉,胎质明澈,莹润如玉,堪称佛像精品。   3德化窑明清时期观音瓷雕塑像的兴盛发展原因   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瓷雕塑像兴盛发展,与同时期景德镇、磁州窑、漳州窑、龙泉窑等相比,品种最为丰富,雕塑技艺精湛细致,造型传神生动,风格独特,在诸多观音主题的艺术作品中颇具特色,可谓德化陶瓷发展史上成就最高、最

文档评论(0)

c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